心理衛生管理的談話療法在受重大人類浩劫影響的中低收入國家

本文獻回顧的重要之處?

在中低收入國家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的人道主義環境 (humanitarian contexts, 例如在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後) 生活的成人、兒童與青少年面臨多方面的壓力,使他們更容易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重度憂鬱、焦慮以及其他負面的心理結果。

哪些人可能會對本文獻回顧感興趣?

直接暴露於人道危機的人們及其家人與照護者會對本文獻回顧感興趣,在 LMICs 與高收入國家工作的醫療專業工作者與輔助專業人員也會感興趣。此外,在衛生與非衛生部門 (例如那些對在人道主義環境中民眾提供保護的單位) 的政策制定者、人道主義方案規劃人員、發展指引者及機構 (如非政府組織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 也可能會對本回顧感興趣。

本文獻旨在回答哪些問題?

對於生活在受人道主義危機影響的 LMICs 中任何年齡、性別或宗教的人來說,心理治療是否比控制對照條件 (包括不治療、常規照護、等待名單、注意力安慰劑和心理安慰劑) 更有效地減少 PTSD 和重度憂鬱症、焦慮症和身心症 (somatoform) 及相關症狀 (出現無法從醫學上解釋的身體症狀 (例如疼痛))?

本文獻回顧納入哪些研究?

文獻回顧作者搜尋了截至 2016 年 2 月的資料庫,以尋找並納入所有相關已發表和未發表的試驗。研究必須包括生活在受人道主義危機影響的 LMICs 的兒童和/或成年人。研究還必須是隨機對照試驗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這意味著人們被隨機 (純屬機運) 分配接受治療或比較條件。

我們納入了 33 項試驗,共有 3523 名參與者,檢查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療。

本回顧的證據告訴我們什麼?

低品質的證據表明,心理治療比對照組更能減輕成人 PTSD、重度憂鬱症和焦慮症 (的症狀)。這個證據支持為受人道主義危機影響的人群提供心理治療的方法,儘管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對超過 6 個月的憂鬱和焦慮症狀進行心理治療的有效性或可接受性的研究。只有一小部分納入的試驗報告了兒童和青少年的數據,這對於心理治療帶來更大益處,提供了非常低品質的證據。關於可接受性,中等至低品質的證據表明成人、兒童和青少年的退出率沒有差異。回顧者發現,沒有研究分別評估針對成人、兒童或青少年的身心症 (的症狀) 或醫學上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 (medically unexplained physical symptoms, MUPS) 的心理治療。

下一步該做什麼?

研究人員應該進行更高品質的試驗,以進一步評估為成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長期心理治療的有效性。理想情況下,試驗應該是隨機的,應該使用文化上適當且經過驗證的工具來評估結果,並且應該評估治療效果隨時間減少的相關性;此外,研究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確保治療完成後 6 個月以上的高追蹤率。

翻譯紀錄: 

翻譯者:許智超 (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