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改善皮膚癌診斷方式十分重要?
皮膚癌有諸多種類,包含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 (SCC) 和基底細胞癌 (BCC)。黑色素瘤是最危險的種類之一如未及早發現,可能會耽誤治療,導致黑色素瘤擴散到其他器官,最終可能導致死亡。皮膚鱗狀細胞癌 (cSCC) 和基底細胞癌,因為是局部性的 (相較於黑色素瘤,較不容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危險性較低。但是,皮膚鱗狀細胞癌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基底細胞癌若不及早發現,則可能會導致毀容。若未患有皮膚癌卻被診斷為皮膚癌(假陽性結果),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手術和其他檢查,並對病人造成壓力和焦慮。漏診皮膚癌可能會導致治療方法錯誤,或延誤有效治療時機。
本文獻回顧的目的是什麼?
本文獻回顧的目的在於找出電腦輔助診斷 (CAD) 診斷黑色素瘤、BCC 或 cSCC 的準確度。本文獻還比較了兩種類型的電腦輔助診斷(CAD)技術的準確性,並將其與醫生使用手持照明顯微鏡(皮膚鏡或「皮膚鏡檢查」)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進行了比較。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整理了 42 項研究。
這篇文獻回顧的研究焦點是什麼?
皮膚癌專家可使用多種工具,與肉眼檢查相比,能夠獲得更詳細的檢查資訊。目前大部分皮膚癌專家用的是皮膚鏡,使用強光放大病變(與周圍皮膚相比,外觀異常的痣或皮膚區域)進行診斷。電腦輔助診斷(CAD)測試是一種電腦系統,通過分析來自皮膚鏡或其他利用光學技術(如光譜分析)獲取的皮膚病變訊息,以生成結果,顯示是否可能存在皮膚癌。我們納入了從皮膚鏡圖像獲取訊息的 CAD 系統(Derm-CAD),以及使用光譜分析數據的 CAD 系統。大部分的光譜研究都使用多光譜成像 (MSI-CAD) 的資料,也是本文獻回顧的主要焦點。當皮膚癌專家通過視診(無論是否輔以皮膚鏡檢查)發現可疑病變時,電腦輔助診斷(CAD)系統的結果可以單獨用來診斷皮膚癌(基於 CAD 的診斷),或作為醫生視診的輔助工具,以幫助他們做出診斷(CAD 輔助診斷)。研究人員也考察了 CAD 系統在肉眼檢查和皮膚鏡檢查之外,對診斷皮膚癌的幫助有多大。
此文獻回顧的主要結果為何?
本文獻回顧納入了 42 項關於 CAD 系統診斷黑色素瘤的研究。目前尚無足夠證據確定 CAD 系統診斷 BCC(3 項研究)或 cSCC(1 項研究)的準確性。
診斷黑色素瘤的 Derm-CAD 結果
Derm-CAD 的主要結果是基於 22 項研究,包括 8,992 例病變。
在 1,000 例皮膚病變組別,其中 200 例(20%)最後診斷為黑色素瘤,結果顯示:
-- 估計有 386 人的 Derm-CAD 結果顯示有黑色素瘤,其中 206 人(53%)實際上未患黑色素瘤(假陽性結果)。
-- 在 Derm-CAD 結果顯示沒有黑色素瘤的 614 人中,有 20 人(3%)其實患有黑色素瘤(假陰性結果)。
沒有證據顯示皮膚鏡或 Derm-CAD 在檢測或排除黑色素瘤的能力有差異。
MSI-CAD 用於診斷黑色素瘤的結果
MSI-CAD 的主要結果是基於包含 2,401 例病變的 8 項研究。在一組 1,000 人中,其中 200 人(20%)確實患有黑色素瘤*,那麼:
-- 估計有 637 人的 MSI-CAD 結果顯示有黑色素瘤,其中 451 人(71%)實際上沒有黑色素瘤(假陽性結果)。
-- 在 MSI-CAD 結果顯示沒有黑色素瘤的 363 人中,有 14 人(4%)其實患有黑色素瘤(假陰性結果)。
MSI-CAD 可檢測出更多黑色素瘤,但可能會產生更多假陽性結果(增加不必要的手術)。
本文獻回顧的可信度如何?
由於研究報告不完整,我們很難判斷這些研究的可信度。許多研究都有重大限制。有些研究只包括特定類型的皮膚病變,或排除了難以診斷的病變。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研究只包括有活組織切片結果的皮膚病變,也就是說,只有醫生在實際診療中看到的病變樣本被納入研究。這些特性可能會導致 CAD 系統比實際上更精確或更不精確。
本篇文獻回顧結果適用於哪些對象?
研究主要在歐洲(29項,69%)和北美(8項,19%)進行。在 42 項研究中,有 6 項報告了平均年齡,黑色素瘤的平均年齡範圍從 32 歲到 49 歲之間。最終診斷為黑色素瘤的病人比例為 1% 到 52%。並非總是能夠確定受試者是否患有皮膚癌是僅根據臨床檢查,或是結合臨床和皮膚鏡檢查。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針對在專科診所就診的皮膚病變病人,而非由基層醫師診斷。
本篇文獻回顧的意義為何?
CAD 系統似乎可以精確鑑別出已根據臨床檢查(目視檢查和皮膚鏡檢查)切除的黑色素瘤。有些 CAD 系統可能比使用皮膚鏡影像的醫師識別出更多黑色素瘤。然而,CAD 系統產生的假 - 陽性結果也遠多於皮膚鏡檢查,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手術大幅增加。CAD 系統檢測 BCC 和 cSCC 皮膚癌的表現尚不清楚。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評估基層醫生及皮膚專科醫生使用 CAD 與使用皮膚鏡面對面診斷皮膚癌的比較。
文獻回顧的資料更新日期?
本文獻回顧的作者搜尋並使用了截至 2016 年 8 月發表的研究。
*在這些研究中,組織切片檢查、臨床追蹤或專科醫生診斷被作為參考標準(確定最終診斷的方法)。
翻譯者:謝維軒 (文藻外語大學,翻譯所)【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