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獻回顧的目的為何?
本次文獻回顧的目的是探討性侵害和性暴力倖存者接受他人介入而得以被支持並改善健康和福祉的經歷,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和專業人員提供這些幫助的經驗。為此,我們分析了 37 篇描述介入行為的觀點和經驗的研究。
關鍵資訊
-- 倖存者與他們的家人和專家強調,實施介入措施的組織環境(例如,組織的地點和組織中員工的態度)對於倖存者接受介入的體驗及他們如何從中受益至關重要。
-- 參與者談到了治療和介入帶來的正向成果,例如身心健康的改善、情緒、人際關係、對創傷的理解以及重拾他們參與廣闊生活領域的能力。
-- 參與者解釋最能使人在介入措施中受益的特徵與環境,往往也是可能成為障礙的特徵。舉例來說,與治療師開誠佈公的關係是一種益處,但如果這種關係無法實現,則變成一種障礙。
-- 與倖存者亞群體相關介入措施的不同面向(例如:基於信仰的介入措施)以及它們使所有倖存者(例如男性倖存者、殘疾倖存者或來自其他少數群體的倖存者)產生認同感的程度都很重要,以確保每個倖存者都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本篇文獻回顧的研究內容為何?
我們查找了一些研究,關於探索性侵害和暴力的倖存者以及透過介入措施提供倖存者支持的專業人員,或透過支持倖存者完善了這些介入措施的倖存者家屬之經驗。
我們納入了以下研究:
-- 在兒童或成人或兩個時期都受到過性侵害,而接受治療的倖存者。
-- 包含任何年齡、性別、性取向、種族或不論有無殘疾的參與者。
我們納入了來自任何國家和環境的研究。
本篇文獻回顧的主要發現為何?
我們分析了與我們的文獻回顧相關的 97 項研究中的 37 項。37 項研究中的大多數來自高收入國家,包括這些倖存者。這些研究中包含了廣域的支持和回應那些經歷過性侵害和暴力的人之介入措施,並且單一介入措施,都有經過多於一項研究的檢視。
我們回顧的重點在於人們並沒有討論不同類型介入措施的特徵(例如正念療法或強姦諮詢相關的方面),而是更傾向提到他們所認為重要的介入措施相關的廣義特徵。例如,
-- 他們強調和心理治療師維持好關係很重要。
-- 小組的其他成員(以小組型式進行干預時)可使他們或多或少地得到認同。
他們還強調組織內較開放的環境,像是接待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位置和親和力,對他們能夠從介入中受益產生重要影響。
文獻回顧顯示,倖存者可從很多不同的介入措施受益,其中大部分尚未在更加定量的研究中進行檢視,而這些研究旨在了解這些介入措施的有效性。此類研究傾向於檢視心理健康,但我們的文獻回顧發現倖存者認為介入措施同時也有益於他們的:
-- 身體健康
-- 心情
-- 與他人的關係
-- 信心
-- 以及劃清界線和自信的能力
本篇文獻回顧的時效性如何?
本篇文獻回顧納入截至 2021 年 5 月發表的研究。
翻譯者:Wei An Lin【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