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
毛细血管扩张(蜘蛛静脉)是皮肤表面附近的小血管扩张,直径小于1.0毫米。网状静脉直径小于3.0毫米,位于皮肤深处。其发病原因不明,会影响容貌美观,也可能导致疼痛、灼痛或瘙痒。腿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很常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41%的女性患有这种病。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怀孕、局部创伤、肥胖和激素因素。
如何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
有几种治疗方法,如硬化疗法、激光、强脉冲光、微静脉切除术和热消融术,但尚无某种被明确定义为最佳。治疗的副作用包括色素沉着过度(皮肤变黑)、毛细血管丛生(治疗后出现新的毛细血管扩张)、过敏和疼痛。因此,了解这些治疗的效果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决定哪种治疗对他们来说是最佳选择非常重要。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比一种蜘蛛静脉疗法与假治疗或另一种疗法的研究。随后我们对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所有研究证据进行总结。最后,我们评价了证据质量。我们考虑了一些因素,诸如研究进行方式、研究规模和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等。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将证据质量分为极低、低、中等或高四级。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了35项研究,共涉及3632名受试者(检索截至2021年3月16日)。一些研究将对一条腿的一种治疗与对另一条腿的另一种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疗法,但没有一项研究报告了我们关注的所有结局。现有研究并未评价所有可用的疗法:尚无研究评价强化脉冲光、热消融术或微静脉切除术。
与假治疗相比,硬化剂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网状静脉的消退,但会导致更多不良事件(色素沉着过度和毛细血管丛生)。与其他疗法或与激光疗法相比,硬化剂在改善毛细血管扩张方面没有任何获益。针对不良事件和疼痛,疗法可能存在差异。与其他药物相比,聚多卡醇可减轻疼痛。十四烷基硫酸钠(STS)可能会导致更多色素沉着、毛细血管丛生和更多疼痛,泡沫硬化剂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毛细血管丛生,激光治疗可能会减少色素沉着。相比于仅使用硬化疗法,激光加硬化疗法可能会更好地改善毛细血管扩张,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疼痛。
这些结果可信度如何?
我们对这些结果不是很有信心。我们将证据质量降低了一到两个级别(从高到中等,或到低)。这是由于研究设计的差异,意味着只有少数的研究和受试者为每个治疗对照组提供了信息。
研究结论
研究仍需进一步精心设计以提高本系统综述纳入原始研究涉及的对比、其他可用疗法、重要结局,例如复发、消退时间和长期不良事件的证据质量。
由于每类对比的研究数量少、受试者人数少,这使我们对证据的信心受到了限制。在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方面,硬化剂比安慰剂更有效,但也会导致更多不良事件(中等质量证据),并可能导致更多疼痛(低质量证据)。没有证据表明,与另一种疗法或激光相比,硬化剂在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方面都是有益的。与单独使用聚多卡醇相比,联合使用激光和聚多卡醇,对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更为有利(低质量证据)。针对不良事件和疼痛,疗法可能存在差异。与其他硬化剂相比,聚多卡醇可能引起的疼痛较轻,STS会导致更多的色素沉着、毛细血管丛生和可能的疼痛,泡沫硬化剂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毛细血管丛生(低质量证据),激光疗法可能会减少色素沉着(中等质量证据)。我们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从而为其他可用的疗法和重要结局(例如复发、消退时间和延迟的不良事件)提供证据,并提高原始研究中治疗方式对比相关数据的可信度。
下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静脉)和网状静脉很常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41%的女性患有该病。该病原因不明,患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报告疼痛、灼热或瘙痒。治疗方法包括硬化疗法、激光、强脉冲光、微静脉切除术和热消融术,但没有哪一种是被确定为最好的。
评价硬化疗法、激光疗法、强脉冲光、热消融术和微静脉切除术,对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的疗效。
Cochrane血管信息专员检索了Cochrane血管专业注册库(Cochrane Va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AMED、CINAHL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日期截至2021年3月16日。我们在LILACS和IBECS数据库中进行了补充检索、核对了参考文献,并联系了该领域的专家、药企和研究作者,以找到其他相关研究。
我们纳入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准随机对照试验,它们将硬化疗法、激光疗法、强脉冲光、热消融术和微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进行了对比。我们纳入了将个体化疗法与安慰剂疗法进行对比的研究,或对比不同硬化剂、泡沫硬化剂或激光疗法的研究,或使用结合疗法的研究。
三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研究、提取资料、评价偏倚风险,并使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研究关注的结局是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不良事件(包括色素沉着过度、毛细血管丛生)、疼痛、复发、消退时间和生活质量。
我们纳入了35项RCT,共涉及3632名受试者。研究对比了各种硬化剂、激光治疗和压缩疗法。尚无研究调查强脉冲光、热消融术和微静脉切除术。纳入的研究尚未对复发或消退时间进行评价。整体而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为中等。由于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较宽,且每次对比的受试者很少,导致了临床异质性和不精确性。也正因如此,我们将证据质量降至中等或低级。
硬化剂与安慰剂对比
中等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硬化剂更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SMD=3.08, 95%CI[2.68,3.48],共4项研究,涉及613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但也导致不良事件更频繁:色素沉着过度(RR=11.88,95%CI[4.54,31.09],共3项研究,涉及528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毛细血管丛生(RR=4.06,95%CI[1.28,12.84],共3项研究,涉及528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与安慰剂组相比,硬化剂组可能经受更多疼痛(SMD=0.70,95%CI[0.06,1.34],1项研究,涉及4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
聚多卡醇与硬化剂对比
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SMD=0.01,95%CI[-0.13,0.14],共7项研究,涉及852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色素沉着过度(RR=0.94,95%CI[0.62,1.43],共6项研究,涉及819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或毛细血管丛生(RR=0.82,95%CI[0.52,1.27],共7项研究,涉及859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仍有较少的疼痛病例(SMD=-0.26,95%CI[-0.44,-0.08],共5项研究,涉及480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出现在聚多卡醇组中。上述均为中等质量证据。
十四烷基硫酸钠(sodium tetradecyl sulphate, STS)与硬化剂的对比
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没有显著差异(SMD=-0.07,95%CI[-0.25,0.11],共4项研究,涉及473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色素沉着过度(RR=1.71, 95%CI[1.10,2.64],共4项研究,涉及478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毛细血管丛生(RR=2.10, 95%CI[1.14,3.85],共2项研究,涉及323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会更多,疼痛也可能会更多(RR=1.49, 95%CI[0.99,2.25],共4项研究,涉及409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上述均为中等质量证据。
泡沫硬化剂与其他硬化剂对比
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SMD=0.04, 95%CI[-0.26,0.34],共2项研究,涉及187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色素沉着过度(RR=2.12, 95%CI[0.44,10.23],共2项研究,涉及187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疼痛(SMD=-0.10, 95%CI[-0.44,0.24],共1项研究,涉及147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均没有明显差异。使用泡沫硬化剂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毛细血管丛生(RR=6.12, 95%CI[1.04,35.98],共2项研究,涉及187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上述均为低质量证据。
激光与硬化剂的对比
激光治疗组在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SMD=-0.09, 95%CI[-0.25,0.07],共5项研究,涉及593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毛细血管丛生(RR=1.00,95%CI[0.46,2.19],共2项研究,涉及162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可能减少色素沉着(RR=0.57, 95%CI[0.40,0.80],共4项研究,涉及262名受试者或治疗程序)。上述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研究报告疼痛的高度异质性使得无法合并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低质量证据)。
激光加硬化疗法(聚多卡醇)与硬化疗法(聚多卡醇)的对比
低质量证据表明联合治疗组毛细血管扩张的消退或改善(或二者兼有)更为明显(SMD=5.68, 95%CI[5.14,6.23],共2项研究,涉及710名受试者),而且色素沉着过度(RR=0.83, 95%CI[0.35,1.99],共2项研究,涉及656名受试者)、毛细血管丛生(RR=0.83, 95%CI[0.21,3.28],共2项研究,涉及656名受试者)无明显差异。联合组可能疼痛更强烈(RR=2.44, 95%CI[1.69,3.55],共1项研究,涉及596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
译者:杨雯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审校:温海煜(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