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摘除术与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比较

什么是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

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眼睛前部结构的变化引起。引流角变得非常窄,这会阻塞液体引流并导致眼压(眼内压)升高。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严重的眼痛、视力模糊、发红和角膜(眼睛的透明前窗)混浊。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情况可能会因对眼睛后部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导致失明。

如何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

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眼内压并打开引流角。初期使用局部和口服药物降低压力,以保护眼后部神经。一旦最初的发作稳定下来并且角膜变得更清晰,就需要进行更持久的治疗。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它使用激光在虹膜(眼睛的有色部分)上形成一个小孔,从而重新引导眼睛前部的液体流动,打开引流堵塞。最近有人提出,摘除晶状体(当晶状体变得浑浊时也称为白内障)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更有效的永久性治疗方法。这是因为它还减少了眼睛前部结构的拥挤并打开了引流角。

研究预期目标

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是为数不多的眼部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尽管它最初效果似乎很好,在治疗急性发作后,有些人仍有患慢性青光眼(损害视神经的眼部疾病)的风险。人们越来越关注晶状体摘除术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例如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我们想知道,晶状体摘除术是否比标准的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有更好的短期和长期结局。

研究过程

我们检索了比较晶状体摘除术与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研究。我们比较和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等因素对证据质量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

我们发现了两项研究,涉及99名患有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受试者。这两项研究都对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4个月的随访。 

与LPI相比,有证据表明晶状体摘除术: 

1. 可能会增加 18 至 24 个月时眼压得到控制的受试者比例;

2. 可能使12个月时眼内压降低;

3. 可能致使18个月时所需的降眼压药物数量略有减少,但差异可能不具有临床意义;

4. 可能是安全的(证据来自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的超声乳化术)。

与LPI相比,尚不清楚晶状体摘除术是否能:

1. 减少24个月内发生一次或多次复发性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受试者比例;

2. 减少24个月内进一步进行眼内压降压手术的需求;

3. 改善6个月时的引流角检查结果。

证据的局限性有哪些?

我们对晶状体摘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闭合的证据几乎没有可信度,因为并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所有预期结局的数据,或者他们报告了非预期结局的数据。此外,纳入的研究规模非常小,缺乏足够的研究来支撑结果。某些研究设计因素也可能干扰了晶状体摘除术或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研究证据更新至何时?
证据检索截至2022年1月10日。

作者结论: 

低质量证据表明,在眼压控制方面,与初始LPI相比,早期晶状体摘除术可能产生更有利的结果。其他结局的证据尚不明确。未来需要高质量和长期的研究来评估相关干预措施对青光眼损伤和视野变化进展的影响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测量。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APAC)是一种潜在的致盲病症。它是为数不多的眼科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很高的概率造成视力残疾。目前,周边激光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LPI)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然而,LPI 并不能消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其他相关后遗症的长期风险。将晶状体摘除术作为原发性闭角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外推到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以及晶状体摘除术的长期预后是否更好。因此,我们准备评估晶状体摘除术对APAC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 

研究目的: 

评估晶状体摘除术与 LPI 相比在 APAC 治疗中的效果。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包含Cochrane眼睛和视觉试验注册库)(2022年第一期),Ovid MEDLINE,Ovid MEDLINE预印本电子库,Ovid MEDLINE在投和其他非索引引文库,Ovid MEDLINE日报(1946年1月至2022年1月10日)、Embase(1947年1月至2022年1月10日),PubMed(1946年至2022年1月10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健康科学文献数据库(LILACS)(1982年至2022年1月10日),ClinicalTrials.gov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我们在检索中未对日期或语言进行限制。最新检索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在单眼或双眼患有APAC的成年受试者(≥35岁)中比较晶状体摘除术和LPI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标准的Cochrane方法学,并使用GRADE方法评估了预期结局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两项在香港和新加坡进行的研究,共有 99 只眼(99 名受试者),主要是华人。这两项研究将LPI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的超声乳化术进行了比较。我们评估发现这两项研究都存在很高的偏倚风险。没有研究评估其他类型的晶状体摘除术。 

与LPI 相比,超声乳化术可能使术后18 至24个 月时眼内压(IOP)控制良好的受试者比例增加(RR= 1.66, 95% CI [1.28, 2.15];2项研究,n = 97;低质量证据),并可能减少24 个月内进一步降低眼内压手术的需求(RR= 0.07, 95% CI [0.01, 0.51];2项研究,n = 99;质量证据极低)。与LPI相比,超声乳化术可能使12个月时的平均眼内压较低(MD= -3.20, 95% CI [-4.79, -1.61];1项研究,n = 62;低质量证据),并略微降低18个月时降眼压药物的数量(MD= -0.87, 95% CI [-1.28, -0.46];1项研究,n = 60;低质量证据),但结果可能不具有临床意义。超声乳化术对同一只眼睛发生一次或多次复发性APAC发作的受试者比例可能几乎没有影响(RR= 0.32, 95% CI [0.01, 7.30];1项研究,n = 37;质量证据极低)。超声乳化术可能导致 6 个月时通过 Shaffer 分级评估的虹膜角变宽(MD= 1.15, 95% CI [0.83, 1.47];1项研究,n = 62;证据质量极低)。

超声乳化术可能对 6 个月时 logMAR 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几乎没有影响(MD= -0.09, 95% CI [ -0.20, 0.02];2项研究,n = 94;证据质量极低)。没有证据表明干预组在6个月时外周前粘连(PAS)(时钟数)的程度存在差异(MD= -1.86, 95% CI [ -7.03, 3.32];2项研究,n = 94;证据质量极低),尽管超声乳化组在12个月(MD= -94.20, 95% CI [ -140.37, -48.03];1项研究,n = 62)和18个月(MD= -127.30, 95% CI [-168.91, -85.69];1项研究,n = 60)时的PAS(度数)可能较低。 

在一项研究中,超声乳化组有 26 例不良事件:术中角膜水肿(n = 12)、后囊破裂(n = 1)、虹膜根部出血(n = 1)、术后纤维蛋白前房反应(n = 7)和视觉上显着的后囊混浊(n = 5),没有脉络膜上出血或眼内炎的病例。LPI组有4例不良事件:闭合虹膜切开术(n=1)和需要辅助激光的小虹膜切开术(n=3)。在另一项研究中,超声乳化组有1例不良事件(术后第1天眼压>30 mmHg(n=1)),无术中并发症。LPI 组有 5 例不良事件:短暂出血 (n = 1)、角膜烧伤 (n = 1) 和因不通畅而复发 LPI (n = 3)。 

两项研究均未报告与健康或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指标。

翻译笔记: 

译者:张洁(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审校:贺洪峰(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2024年12月2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