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患有中樞神經疾病人群的便秘和大便失禁方面,不同非藥物治療的益處與害處是什麼?

關鍵訊息

- 對於患有中樞神經疾病的人群,一些非藥物治療,例如益生菌和腹部按摩,可能改善自我報告的便秘症狀;而其他方法,例如全方位護理評估,則可能改善自我報告的大便失禁(FI)症狀。

- 證據非常不確定,某些非藥物治療(如益生菌和護理評估)是否對人們的生活品質、進行腸道護理所需的時間,或治療引起的有害或不良影響的風險有任何影響。

- 更進一步研究,包含特定核心結果測量方法,在這領域是需要的。測量結果的發展需要取決於此組人重要的關鍵生活品質症狀。

便祕與 FI 如何影響有中樞神經疾病的病人?

有中樞神經疾病的患者,例如帕金森氏症、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與中風等,經常有腸道方面的問題。這些包含便祕與 FI,有些病人曾同時患有這兩種情況。在不引起糞便滲漏的情況下管理便秘,或在不引發便秘的情況下停止糞便滲漏,可能非常困難。帶有中樞神經疾病的病人通常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清空他們的腸道,這造成較大的焦慮、壓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

如何治療有中樞神經疾病的病人其便祕與 FI?

有中樞神經疾病的病人其便祕與 FI 能透過多個方法來治療。關於腸道非藥物治療的選項包含傳統治療,例如飲食調整 (像是服用益生菌或益生元)。物理治療包含運動、腹部周圍區域的按摩或使用水來清理腸道的糞便。手術也是非藥物治療的選項。

我們想要了解甚麼?

我們想要了解非藥物介入措施治療中樞神經性疾病引起的便祕、FI 或兩個情況都有的病人其療效如何?

我們做了什麼研究?

我們搜尋了研究保守管理選項、物理治療或手術的相關文獻,這些研究將這些介入措施與無治療、常規護理(由醫療專業人員在家中或醫院提供的照護)或不含任何藥物的「安慰劑」治療進行比較,對象為因中樞神經疾病導致便秘、大便失禁或兩者兼有的人群。我們比較並總結了這些研究的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對結果的可信度進行了評估。,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 25 項研究涉及 1,598 位患有中樞神經疾病且患有便祕、FI 或兩者都有的病人。8 項研究包含帕金森氏症病人、7 項研究包含脊椎骨受傷的病人、5 項研究包含中風病人、2 項研究包含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1 項研究包含脊柱裂的病人、1 項研究包含失智病人及 1 項研究包含嚴重學習失能的病人。所有研究幾乎都發生在高所得的國家。2 項納入的研究由企業來贊助及 3 項研究沒有報告資金來源。1 項研究宣稱作者沒接受財務援助。其餘研究由研究經費、醫院或地方政府、慈善機構或非營利組織資助。

主要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了 13 項研究,將保守管理選項與常規護理、無積極治療或安慰劑進行比較。保守管理選項可能顯著減少自我報告的大便失禁症狀,並可能改善便秘症狀。此外,保守性介入可能減少進行腸道護理所需的平均時間。然而,證據非常不確定保守性介入是否能有效改善人們特定病症的健康狀況,或這些治療可能導致多少副作用。沒有一項研究報告腸道神經功能障礙分數,這是種用於測量有中樞神經疾病病人腸道功能障礙的工具。

我們發現 12 項研究將物理治療用於日常護理,沒有積極治療或安慰劑來比較。物理治療也許在大便失禁的症狀上沒有差異但是可能會引起便祕適度地改善。然而,物理治療也許對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分數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Score) 部分沒有差異。證據非常不確定物理治療是否能有效改善人們特定病症的健康狀況、進行腸道護理所需的時間,或這些治療可能導致多少副作用。

證據的侷限性是什麼?

總體而言,由於研究的執行方式,我們對證據的信心較低。在許多研究中,參與者可能知道自己接受了什麼治療,這可能影響結果。此外,許多研究在結果報告方式上也存在問題。此外,這些研究的參與人數通常非常少。研究中缺乏統一的測量標準,使得不同研究之間難以進行比較,而且關於這些治療可能帶來副作用的資訊也非常有限。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證據目前更新到 2023 年 3 月 27 日。

翻譯紀錄: 

翻譯者:許耀彰【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