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提供有關口腔健康的建議是否有效?
研究背景
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們罹患口腔疾病 (影響牙齒、口腔及牙齦) 的可能性增加,且可能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牙科治療。口腔健康並非是目前社工和心理保健專業人員的優先考慮事項,儘管蛀牙、變色、敏感和牙齦疾病會影響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舉例來說:飲食、舒適度、外表、被他人接受的感覺和自尊。雖然本身不太可能致命,但糟糕的牙齒狀況可能會導致其他身體問題,例如心臟病。一些用於治療嚴重精神疾病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牙齒產生口腔疾病。
來自醫療保健專業人士的口腔健康建議去鼓勵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更規律地刷牙,定期至牙醫檢查,並在患有疼痛的蛀牙、敏感度增加或牙齦疾病時盡速就醫。這些建議可能包含使個人能夠思考和了解對牙齒健康的資訊或忠告。它應該進行教育和宣傳,目的是在預防問題,並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口腔和牙齒。
研究特點
我們在 2015 年 11 月進行了一次電子搜索,以尋找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隨機分配接受口腔健康建議、監測或標準照護的試驗。找到了符合要求標準的三項研究,並將其納入本文獻回顧。
主要研究结果
納入試驗中可用的數據表明,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參與者,其牙菌斑指數得分在統計學上優於未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參與者,但這在臨床上的實際意義尚不清楚。這些試驗沒有提供關於去看牙醫的次數或每天刷牙多少次以及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有任何潛在不良影響等重要問題的資訊。文獻作者建議,雖然目前沒有來自試驗的真實證據,但遵循 British Society for Disability and Oral Health 所提出關於精神健康問題人群口腔保健的指南和建議是有意義的。
研究證據之品質
在少數可用的試驗證據中,品質為低至中等。關於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口腔健康建議的整體有效性,目前缺乏高品質的試驗證據來幫助決策。需要更多高品質的試驗來收集更好及更具體的證據。
Ben Gray,高級研究員,MacPin 基金會 http://mcpin.org/。
翻譯者:李季樺 (文藻外語大學,英國語文系)【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ebm@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