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意象治療用於妊娠高血壓

主要探討的問題為何?

部分女性長期患有高血壓,而大約 10% 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因併發症而出現高血壓。引導式意象治療是一種身心治療法,能將各種不同的心理印象視覺化,以達到放鬆並使血壓下降的效果。引導式意象治療可以自己操作、一對一執行、由講師帶領團體使用音訊或劇本進行。

本議題的重要性為何?

懷孕期間的高血壓與母體罹患子癲前症(伴隨蛋白尿)、子癇症(伴隨癲癇發作及肝臟和血液疾病)、以及腎衰竭的風險增加有關。再者,罹患高血壓的懷孕婦女,他們的嬰兒有較高的機率早產、身形過小、需要新生兒重症照護。第三,罹患嚴重高血壓和子癲前症的懷孕婦女,因為有發生致命性併發症的風險,所以會建議採取高血壓用藥治療。然而,高血壓用藥會為母體帶來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注意力下降、運動耐力降低。第四,這些藥物還能穿過胎盤,可能影響未出生的嬰兒,因此通常不建議用於患有輕度至中度高血壓的孕婦。在這種情況下,會尋求其他方法來控制血壓。

引導式意象治療是一種非藥理學的技術,可以幫助患有高血壓的懷孕婦女降低血壓,並改善母體及胎兒在分娩時的狀況。

我們找到了什麼證據?

我們搜尋了相關證據(截至 2018 年 10 月),並發現 2 項在加拿大和美國進行的試驗,涉及 99 名女性。2 項試驗均將引導式意象治療與安靜休息進行比較。然而,沒有任何臨床試驗將不介入治療、其他非藥理學的降血壓治療,與引導式意象治療做比較。

這 2 項納入的研究報告了不同的結果,且 2 項研究中的介入頻率也略有不同。其中 1 項研究將引導式意象治療執行 15 分鐘,至少每天 2 次,持續四週或直到嬰兒出生(以先到者為準)。另 1 項研究則包括引導式意象治療、自我監測血壓以及熱生物回饋輔助放鬆訓練,總時長為 4 小時;研究要求女性每天進行兩次練習並完成至少三次放鬆休息。這 2 項研究的對照組相似——一組使用安靜休息,另一組則使用安靜臥床休息。。

沒有任何臨床試驗報告在分娩中或出生一周後,與我們主要結果 (高血壓、嚴重子癲前症、嬰兒死亡率) 相關的資料。其次,臨床試驗提供的資料只有 1 項符合我們的次要結果。

第三,1 項收入 69 位女性受試者的低證據等級臨床試驗認為,比起安靜休息,引導式意象治療的效果更接近高血壓用藥,甚至沒有差異。

研究意義為何?

我們收入 2 項比較引導式意象治療與單純安靜休息的小型臨床試驗。從中,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臨床試驗將不介入治療、其他非藥理學的降血壓治療,與引導式意象治療做比較。

再者,本篇回顧可用的證據很少,且與安靜休息相比,引導式意象治療用於妊娠高血壓的效果並不明確。

第三,納入的試驗未報告本次文獻中的任何主要結果,僅提供了關於降血壓藥使用效果的不確定證據,且該證據的等級較低。

因此,引導式意象治療用於妊娠高血壓的證據並不充足。

第四,大型且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需要確認:對於母體與他們的嬰兒,在短期及長期的健康表現上,引導式意象治療用於妊娠高血壓、其他相關狀況的效果。最後,臨床試驗應該要考量在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上的應用及成本。

翻譯紀錄: 

翻譯者:侯孜穎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