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非侵入式療法的子宮內膜生物標記物

研究問題

醫生是否能使用生物標記物(如獨特的分子、基因、或在某種情況下出現的特徵)來減少利用手術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需求?

研究背景

子宮內膜,指的是附著在子宮內壁上且於月經週期間脫落的組織。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其子宮內膜組織將於子宮外、骨盆腔內生長。該組織會對生殖激素做出反應,並導致痛經、慢性下腹疼痛及受孕困難。當前對於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唯一方法是進行微創手術並使腹腔內的子宮內膜異位沉積物變得可見。而由於手術費用昂貴且具有高危險性,目前有多項關於在人工子宮樣本中取得子宮內膜的檢測方法,正在被評估是否有能力透過無創或微創方法檢查子宮內膜異位症。準確的檢測可以讓我們不透過手術即可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者能減少手術的需求,僅讓最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接受手術。同時,文獻回顧團隊也評估了其他非侵入式的診斷方法,包括血液、尿液、影像檢測及此系列獨立 Cochrane 文獻回顧中幾種檢測方法的組合。

研究特徵

本篇回顧中的證據截至 2015 年 4 月。我們納入了 54 項研究,包括 2,729 名參與者。所有研究皆針對正在接受診斷手術以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或其他適應症的育齡婦女進行評估;其中有 26 項研究評估了 22 種不同的生物標記物在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中的作用、有 31 項研究確定了另外 77 種對於分辨女性是否患有該疾病並無價值的生物標記物。

主要結果及證據品質

只有兩種生物標記物,即神經纖維標記物 PGP 9.5 與激素標記物 CYP19,被足夠數量的研究所評估過,並獲得有意義的結果。PGP 9.5 可以識別子宮內膜異位症,其準確性足夠替代手術診斷。另外還有幾種生物標記物(子宮內膜蛋白質組、17βHSD2、IL-1R2、caldesmon 及其他神經標記物)顯示其具有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潛力,然而目前的研究過少,無法確定其診斷價值。

這些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進行方式、所研究的女性群體及手術的進行方式。這些研究的方法學品質低下;因此,除非有大規模、高品質研究的證實,否則讀者無法認為這些結果是可靠的。總體而言,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在臨床診療中使用任何子宮內膜檢測來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

未來研究

需要進一步開展高品質的研究,以準確評估子宮內膜生物標記物在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中的診斷潛力。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彥佑【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