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家庭式的醫療服務能促進原住民孩童的身心健全發展

本文重點

在原住民孩童和其父母一起參與基礎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對於孩童們的身心健康有些微的提升,不過我們對於這些證據抱持較低的可信度。

所有的研究都以社會參與為概念進行,而社會參與也是探討原住民社會時很重要的面向。

其他一些較充分有力的研究,更好地預測了家庭為本照護服務的成效。

何謂以家庭為本的照護?

家庭為本的照護會以兒童需求為主,並提供家庭式的完整照護。這代表所有家庭成員都是服務對象,且這種基礎醫療照護的目的就是將家庭納入其中。

為何需要特別重視家庭為本照護對原住民身心的關係?

對所有孩童來說,家庭為本照護是很重要的,不過還需考量社會文化方面的需求。在原住民家庭中,家庭成員通常需要分飾多角,並付出更多責任感照顧小孩,此外像培養小孩的文化認同,以及對小孩需要有全面性的了解 (以看醫生為例,與其只考慮到疾病的症狀,應該考量到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層面),也能建構彼此關係、促進兒童發展。透過基礎醫療照護,再輔以家庭的模式,方能更有效率地將效益從小孩擴及至整個家庭,滿足家庭照顧孩童方面的功能及需求。

我們想了解什麼?

從這些文獻中,關於探討基礎醫療照護用於原住民孩童及其家庭,能否促進其健康及福祉,都未有完整論述。2017 年,一項範疇界定回顧研究 (將研究和證據進行統整性的論述),針對家庭為本照護應用於原住民孩童及其家庭,發現了 18 項評估,其中有 3 項是以隨機對照試驗 (設計完善以確保最佳證據品質的試驗) 進行的。有鑑於此,我們想了解家庭為本照護能否改善以下問題:

-- 原住民孩童和其家庭的健康及福祉。

-- 照護上的實質面向,例如孩童的生理健康及發展,或是其家庭的心理健全。

同時,我們也想了解家庭為本照護對照護提供者,以及照護本身的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索了有關家庭式基礎醫療照護用於原住民孩童的研究,範圍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美國,其中,這些孩童都不超過 5 歲。我們對這些研究結果加以比較和歸納,並評估了它們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 11 項研究,涵蓋 1,270 對親子,及 1,924 位年齡低於 5 歲的孩童。多數以家庭為中心的孩童照護形式,著重的點都不盡相同,例如孩童肥胖、行為舉止問題、不當教養問題以及急性呼吸道疾病。其中 7 項研究以教育作為提供以家庭為本照護的其中一種方式。全部研究都有將以家庭為本的照護與一般照護進行比較,或進行最小對照比較。在這些研究中,有 7 項來自美國、2 項來自紐西蘭、1 項來自加拿大,還有 1 項同時來自澳洲和紐西蘭。

家庭為本照護能提升原住民孩童和家庭的總體健康及福祉,不過相關證據充滿不確定性。此照護模式對以下狀況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心理健康和孩童的情緒表現、生理健康和孩童成長、提升家庭健全的生活型態和行為、雙親和照護者的心理健康,不過相關證據一樣充滿不確定性。

這些證據受到那些侷限?

我們認為這些證據無可信度,因為受試者知道他們正在進行何種試驗,且很多人都未回報其試驗結果。並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我們有興趣的資訊。有的研究提供的資訊是我們有興趣的,不過那些是僅針對該研究個案,我們常常必須猜想其資訊是否能應用於其他家庭,並做一些相關假設。

證據的更新時效為何?

這些都是截至 2021 年 9 月 22 日的相關證據。

翻譯紀錄: 

翻譯者: 鄭允然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四年級)【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