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麼是呼吸窘迫?
呼吸窘迫是一種經常影響新生兒的呼吸問題。原因因嬰兒的懷孕期(分娩前嬰兒在子宮內停留的時間長短)而異。預產期前出生的嬰兒(早產)最常見的原因是缺乏肺部的天然化合物(界面活性劑),阻止氣囊(肺泡)輕鬆打開和關閉。妊娠 37 週(足月)後出生的嬰兒最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短暫性呼吸急促(或肺部濕),這是由於出生後肺液清除延遲造成的,從而導致呼吸困難和呼吸急促。還有許多其他呼吸窘迫的病例。
如何治療呼吸窘迫?
通常的治療包括提供呼吸支持(機械通氣)、氧氣以及將一種稱為界面活性劑的藥物直接注入新生兒的呼吸管(氣管)中。
呼吸支持可以透過插入嬰兒氣管的氣管內管(侵入性通氣)或透過位於鼻子處的面罩或插管(非侵入性通氣)來提供。侵入性通氣會增加肺部損傷(稱為慢性肺病)的風險。非侵入性通氣,無論是否使用界面活性劑治療,都可以減少呼吸窘迫新生兒對機械通氣的需求以及慢性肺病的風險。
什麼是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
高頻率通氣以非常快的速度(6 至 15 赫茲,相當於每分鐘 360 至 900 次呼吸)提供非常小的呼吸。高頻率通氣透過在氣管中提供恆定的正壓來幫助打開塌陷的肺組織。高頻率通氣通常透過氣管插管進行。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是透過位於鼻子中的面罩或叉腳進行的。
為什麼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對新生兒很重要?
與其他同樣使用鼻導管的非侵入性通氣形式(例如經鼻持續性呼吸道壓力、經鼻間歇正壓通氣或加熱)相比,新生兒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是一種相對較新的非侵入性通氣方法。持續性呼吸道正壓通氣為嬰兒的氣道提供持續的擴張壓力。間歇正壓通氣通常以嬰兒的正常呼吸頻率(每分鐘 30 至 60 次呼吸)提供正常呼吸。高流量鼻插管以每分鐘 3 至 8 公升的流速輸送加熱加濕的空氣或氧氣。
我們想從研究中發現什麼?
我們想了解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與其他形式的鼻導管非侵入性通氣(例如鼻部持續氣道壓力;鼻間歇正壓通氣;加熱加濕高流量鼻插管)和侵入性通氣相比是否有差異。可以改善患有呼吸窘迫症候群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風險的足月兒和早產兒的存活率,降低氣管插管的需要率和其他結果。我們也想確定使用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比較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與經鼻持續氣道通氣、經鼻間歇正壓通氣、加熱濕化高流量鼻插管以及透過氣管插管進行侵入性通氣治療患有或有呼吸道疾病風險的早產兒的研究。我們比較與總結這些研究的結果,並且根據研究方法、規模等因素,對文獻證據的信心程度進行評比。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確定了 33 項研究,主要是在中低收入環境中,對 5,068 名早產兒和 46 名足月兒進行了這種療法的調查。對於患有呼吸窘迫的早產兒,與使用經鼻持續氣道壓力相比,最初使用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可能會降低插管和通氣的風險。對於插管和界面活性劑後計劃拔管的早產兒,與經鼻持續氣道通氣和經鼻間歇正壓通氣相比,使用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可能會降低氣管內再插管的風險。與經鼻持續氣道通氣相比,使用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可能還可以降低慢性肺部疾病的風險。死亡或其他新生兒結果沒有發現差異。長期結果沒有報告或是僅透過小型試驗報告。需要進行大型試驗來比較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和經鼻間歇正壓通氣的初始呼吸支持和計劃拔管,以確定新生兒的最佳呼吸支持策略。
鑑於這些試驗令人鼓舞的結果,在特定的臨床情況下,對患有呼吸窘迫症候群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風險的極早產兒使用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是合理的。
此研究證據的限制為何?
需要進行大型試驗,特別是在高收入環境中,以確定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在初始呼吸支持以及其他類型非侵入性呼吸支持失敗後的作用。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試驗來確定非侵入性高頻率通氣的最佳通氣策略和設定。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這些證據的時效性截至 2023 年 4 月 9 日。
翻譯者:陳賴信安 (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Pharmacy student)【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