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料及固定裝置的使用,可否預防病人周邊動脈導管的合併症?

關鍵訊息

– 我們不確定不同敷料或固定裝置,可否降低周邊動脈導管併發症或失效的風險。

– 我們發現五項探討此主題的研究,但我們對於其小樣本及少數的結果事件沒有信心。

– 未來研究應比較現行在院使用的動脈導管敷料及固定裝置產品,且有高品質的研究方法,和大量接受導管置入的病患樣本。

– 對病患及照顧者而言,與醫療人員討論不同動脈導管敷料及固定裝置的風險與益處相當重要。醫療人員可協助病患依個別需求選擇最佳裝置。

什麼是周邊動脈導管?

周邊動脈導管是經由病患皮膚插入動脈的細管子。它們通常被應用於重症加護場所或手術室以監測血壓或定期對患者進行血液採樣。這些患者可能病況危急,需要導管支援照護。

動脈導管固然重要,但經常失靈(停止作用)並需重新置入。有許多不同敷料及固定裝置旨在維持動脈導管位置及充分運作。尚不清楚何種敷料或固定裝置為最有效維持動脈導管功能及預防動脈導管併發症。

我們想得知什麼?

我們想要得知何種敷料或固定裝置為最有效預防住院病人動脈導管因感染或併發症(含移位、阻塞,及不良反應)而停止功能運作。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良好設計的研究,比較不同類型的動脈導管敷料及固定裝置,之後對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及總結,並基於研究方法及樣本數等因子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五項研究,納入 1,228 人及 1,228 條動脈導管。這些研究比較不同敷料及固定裝置,包含下述四組對照。

1.標準聚氨酯加上組織黏著劑,與標準聚氨酯進行比較(透明敷料加醫療級強力膠,與透明敷料進行比較)。

2.有邊聚氨酯,與標準聚氨酯進行比較(有邊敷料,與透明敷料進行比較)。

3.標準聚氨酯加上無縫線固定裝置,與標準聚氨酯進行比較(含皮膚錨定裝置的透明敷料,與透明敷料進行比較)。

4.結合型固定敷料,與標準聚氨酯進行比較(附加固定敷料的有邊敷料,與透明敷料進行比較)。

主要結果

我們無法確定使用下列敷料及固定產品可否減少動脈導管失敗或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的風險:標準聚氨酯、有邊聚氨酯、組織黏著劑、無縫線固定裝置、結合型固定敷料。

我們亦無法確定使用上述敷料及固定產品可否降低動脈導管移位、阻塞、不良事件的風險,或這些產品可否促進患者滿意度。

本文獻證據的限制是什麼?

因為這些研究僅納入少量參與者及少數事件,故我們對於現行可得證據不是很有把握。由於介入的性質,參與者、研究者都知道參與者接受了哪些治療,這可能會影響接受不同介入措施治療的參與者。未來試驗可研究敷料及固定產品應用於更多明確群體(含兒童、新生兒)的效果。此外,結果標準化的建立可幫助研究者在相似測量要點量測相同的結果,以助資料蒐集。此領域的證據正逐步發展,未來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尚未解答的臨床問題。

本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3 年 5 月 16 日。

翻譯紀錄: 

翻譯者:王方芳【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