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為心臟和血管出現問題,包括急性冠心症和腦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和中風)。大約 50% 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失能與飲食不正常相關。尤其是飲食中的麩質(在某些穀物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例如,受麩質相關疾病影響的人經常會出現不同的腸胃道症狀(如吸收不良或腹瀉),而對這群人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是終身減少麩質攝取或無麩質飲食。低麩質和無麩質飲食在普通人群中也很受歡迎。然而,在一般人中減少麩質或無麩質飲食的益處和風險證據是相矛盾的:雖然避免麩質可能與疾病預防有關,但也有人擔心無麩質或限制麩質的飲食可能並不理想(因為減少了穀物的攝取,這是飲食中很重要的部分)。
本文獻回顧探討之問題
我們回顧現有文獻,以確定低麩質或無麩質飲食對一般人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的影響(即與健康相關的益處和風險)。
研究特色
本研究收錄文獻至 2021 年 6 月。 包含一篇隨機對照試驗 (RCT) 和三篇來自非隨機分派介入性試驗 (NRSIs) 的觀察性研究。RCT 試驗在義大利執行,包括 60 名健康成年人,共追蹤 6 個月時間。NRSIs 研究總共超過 450,000 名受試者(來自美國的醫事人員(志願者)或來自英國一般民眾的成年人),追蹤期最長者超過 25 年。在 NRSIs 研究中,麩質攝取量最低者為 2.6 克/天,最高為 9.4 克/天(1 克/天的麩質攝入量相當於半片白麵包)。RCT 試驗主要是比較無麩質飲食與常規飲食之影響。
主要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麩質攝入與總死亡率的關聯性尚不明確。此外,麩質攝入與心血管死亡率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之間亦沒有關聯。與較高的麩質攝入量相比,較低的麩質攝入量可能略為增加第 2 型糖尿病罹病風險(一種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子)。這些發現與年齡、種族、身體質量指數 (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煙狀況、酒精攝入量、體力活動、月經狀態和停經後激素使用、口服避孕藥使用、多種維生素使用、總熱量攝取、鎂、葉酸和穀物纖維攝取量等因素無關。
唯一發表的 RCT 結果顯示,尚不清楚麩質攝入是否會影響血壓收縮壓。此外,在這項 RCT 中,無麩質飲食和常規飲食相比,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舒張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 BMI)兩組間沒有差異。
研究皆無記錄到不良事件、生活品質或其他健康相關結果的數據。
證據品質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為低至極低證據品質。這些研究方法有幾項問題。首先,三篇 NRSIs 研究的受試者大多是醫事人員,結果是否能外推至一般民眾並不明確。且本次文獻回顧之結論多來自於觀察性研究的有限結果,無法提出實證建議。
翻譯者:王詩涵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藥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