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受到人道主義危機的影響,心理及社會層面的介入是否能促進中、低收入國家人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資訊

– 我們並未找到足夠證據,得以支持如此介入在人道主義環境中的確能夠正向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我們需要進行規模更廣且設計良好的隨機研究。

處於人道主義危機之下的心理健康狀況

人道主義危機是威脅到社會或一大群人的健康、安全、保障和福祉的單一或一系列的事件,而這通常發生在很廣闊的區域。此類例子包括戰爭和武裝衝突、饑荒,以及由地震、颶風和水災等引起的災害。經歷人道主義危機的人們可能身心煎熬,且經歷到極具考驗的環境,使得他們容易患有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障礙。有估計顯示,在人道主義危機之下,人們有 17% 機率發生憂鬱症,且 15% 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心理障礙。

何為心理及社會介入?

心理及社會層面介入(也稱為心理社會)是意識到社會環境對於形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些介入通常都含有心理層面的因素(和個人的心理及情緒狀態有關,比如放鬆狀態)以及社會層面的因素(例如努力提升社會支持)。這些介入可以用於促進正向的心理健康(例如強化希望和社會支持、教養技能)或是預防及減少心理困擾及精神障礙。

透過此研究我們想瞭解什麼呢?

我們希望了解心理社會介入措施是否能夠促進受人道主義影響的中、低收入國家居民其正向心理健康結果,並將其與無介入、常規介入(參與者可尋求社區內可獲得的治療)或等候名單(參與者在等候期後接受心理社會介入)等非主動對照組進行比較。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查看了相關研究,探討心理社會介入對正受人道主義危機影響的中、低收入國家人民,是否有正向的心理健康影響。在這些研究之中,我們挑選了具備下列特質的研究:能測量到代表受試者正向情緒、正向社會參與、良好關係、意義和成就的研究。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一致,該組織將心理健康描述為「一種心理幸福狀態,使人們能夠應對生活壓力、發揮自身能力、有效學習與工作,並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在找尋隨機對照研究,其中受試者所接受的介入是隨機決定的。這種種類的研究通常會提供最可靠的介入影響證據。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13 個有關促進心理健康的研究,共含 7,917 名參與者。其中,有 9 個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兒童和青少年(年齡 7 至 18 歲),另外 4 個研究的對象為成年人(年齡超過 18 歲)。有 4 個研究在黎巴嫩進行;兩個在印度,其他分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約旦、海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被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 (oPT)、尼泊爾和坦尚尼亞進行。 研究持續的平均時間為 18 週(最短 10 週,最長 32 週)試驗資金通常都由學術機構或非政府組織贊助。這些研究在研究開始時、介入結束時,以及三至四個月後,測量了受試者的心理健康、功能表現,以及利社會行為(即有益於他人或整個社會的行為)。他們比較了接受介入與未接受介入的結果。

我們的文獻回顧結果為何?

沒有足夠證據能做出確切結論。對於孩童與青少年,心理社會上的介入可能對於心理健康、功能運作,以及利社會行為沒有太多影響。但研究所得證據也十分不確定。對於成年人群而言,我們發現有證據支持心理社會層面介入可能微幅提升了心理幸福感,但沒有其他數據顯示在正向健康。總體而言,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我們對這些結果的可靠性缺乏信心: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結果可能會發生變化。

研究證據的限制有哪些?

本文獻主要的限制在於我們無法確保生成的證據是否值得信賴。這是由於與我們研究問題相關的數據量較少而導致的直接影響。由於我們的分析基於數據樣本較小,因此無法確定結果的變化是由所提供的介入措施所引起,而非偶然因素所致。此外,研究中的參與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種治療,而並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我們感興趣的所有數據。

這些證據的更新情況為何?

我們納入了截至 2023 年 1 月份發表的研究證據。

翻譯紀錄: 

翻譯者:林思佑【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