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改善齲齒 (蛀牙) 的檢測方法很重要?
牙醫檢查出齲齒時,往往已經發展成需要補牙的程度。如果牙醫能在牙齒外層 (琺瑯質) 遭侵蝕時便發現齲齒,則能阻止其擴散,且避免補牙的發生。同時,醫生也應避免出現假陽性結果,以免進行多餘的治療。
本篇文獻回顧之目的為何?
X 光及其他影像診斷作為牙科 ”檢查” 的一部分,同時適用於孩童及成人。本篇考科藍文獻回顧之目的是找出 X 光及其他影像診斷方法用於檢測早期齲齒之準確度。考科藍的研究人員納入了 1986 年至 2018 年發表的 77 項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
本篇文獻回顧之研究內容為何?
本回顧研究了三種主要診斷方式:模擬或數位放射攝影(X光)、3D立體影像(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我們研究了咬合面(後牙之咀嚼表面),近側面(彼此相鄰的牙齒面)和平滑面的蛀牙。
本篇文獻回顧之主要結果為何?
考科藍的研究人員納入了 77 項研究,共有 15,518 個牙齒部位或表面,其中 63% 具有琺瑯質齲齒。其中一些研究報告了多種成像,包含恆牙、乳牙和不同的牙齒表面,共 104 組資料供我們使用。如果牙醫將這些方法用於常規牙科檢查,在其看到的 1,000 個牙齒部位或表面中:
• 336 個牙齒部位或表面被指出有早期齲齒,而其中 43 個(13%) 實際上是沒有疾病的(錯誤診斷-假陽性結果)。
• 結果中未被指出有早期齲齒的 664 個牙齒部位,實際上則有 337 個 (51%) 有早期齲齒(錯誤診斷-假陰性結果)。
高比例的假陰性結果意味著齲齒的早期跡象容易被忽略。我們發現有證據表明 3D 立體影像在識別早期疾病方面優於模擬或數位放射攝影,至於識別無病之牙齒表面,放射攝影則優於 3D 立體影像。
請參閱 oralhealth.cochrane.org/imaging-modalities-inform-detection-and-diagnosis-early-caries。
本篇文獻回顧的研究結果其可信度如何?
我們僅納入了被評估為健康牙齒或是早期齲齒的研究,因為深度齲齒的牙齒很容易被識別。然而,研究的實施方式仍存在一些問題。這可能導致這些方法看上去比實際更準確,從而增加正確結果的數量。基於研究選擇受試者的方式、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對拔牙的大量研究及其結果的差異,我們判斷證據的確定性較低。
本篇文獻回顧結果之適用對象?
本回顧所納入之研究於南美洲、歐洲、亞洲和美國進行。大量研究檢查了拔出的牙齒,而臨床研究則是在牙科醫院或一般牙科診所完成的。
本篇文獻回顧之意義為何?
低確定性證據表明,用於檢測或診斷早期齲齒的影像可能導致較高比例的假陰性結果,進而讓齲齒惡化。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失去提供專業或自我照顧以阻止或逆轉早期齲齒的機會。
本篇文獻回顧之時效性為何?
本回顧之作者搜尋了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發表且使用過的研究。
翻譯者:曾怡瑄 Yi-xuan Tzeng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