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局部前列腺癌的延迟治疗

综述问题

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延迟治疗相比,前列腺全切手术的疗效如何?

背景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尤其是在老年男性中。尽管前列腺癌并不常见,但是它可以引起如尿血或排尿困难等不适的症状。它也可以转移到其他器官,如淋巴结和/或骨骼。在晚期阶段,前列腺癌无法治愈,且会引起其他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指切除整个前列腺。这种术式用于治疗局部前列腺癌且未转移的男性患者。患者可能会选择先不治疗,而后对症处理相应的并发症。此方法称为观察性等待(watchful waiting)。一些患者初始选择不接受治疗,直到监测到他们的癌症变得更具侵略性时,然后再接受治疗以求治愈。此方法称为积极监控(active surveillance)。

研究特征

我们检索了截至2020年3月3日的医学文献。我们检索到4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635名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患者,其中,3项研究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观察性等待进行了比较,1项研究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积极监测(为积极监控的一种前期形式)进行了比较。

主要结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观察性等待

经过29年的随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能会降低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降低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癌症变得更具侵略性的风险、并降低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如淋巴结和骨骼)的风险。

12年后报告生活总体质量高的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出现漏尿和勃起问题的风险可能更大。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积极监控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积极监控相比较,两者在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和10年后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方面几乎没有区别。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能会降低癌症变得更具侵略性的风险以及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风险。

各组在随访期间的一般生活质量大体相仿。在2年的随访中,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

证据质量

癌症结局的证据多为中等级别质量证据。这意味着真实结果可能与本综述中描述的结果相似。对于证据质量较低的结果,真实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作者结论: 

基于长期随访,RP与WW相比可能会显著改善局限性前列腺癌男性的肿瘤结局,但也会显着增加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这些发现主要是基于在广泛地PSA筛查之前诊断出的男性,因此普遍适用性相对低。与AM相比,基于长达10年的随访,RP在总体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方面可能具有相似的结果,但可能降低疾病进展和转移的风险。接受RP治疗的患者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可能会下降。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但通常进展缓慢。当病灶局限于前列腺时,应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切除前列腺,提供了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是可能会以出现不良事件为代价。延迟治疗,进行观察和姑息治疗(观察性等待(WW))或根据疾病进展情况的需要进行具有治愈意图的密切监测和延迟局部治疗(积极监测(AM)/监控(AS))。本文是发表于2010年的Cochrane系统综述的更新版本。

研究目的: 

评估RP与延迟治疗对临床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包括CDSR、CENTRAL、DARE和HTA)、MEDLINE、Embase、AMED、Web of Science、LILACS、Scopus和OpenGrey。此外,2020年3月3日前我们还检索了2个试验注册中心和3个会议(EAU、AUA和ASCO)的会议摘要。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在局限性前列腺癌(分期为T1-2、N0、M0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比较RP与延迟治疗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 (RCTs)。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综述作者独立地评估文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并从纳入的研究中提取资料。主要结局是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时间;次要结局是:前列腺癌致死时间;疾病进展时间;转移的时间;生活质量,包括泌尿功能和性功能;不良事件。使用GRADE评价证据的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4项研究,共有2635名受试者(平均年龄在60至70岁之间)。来自欧洲和美国的3项多中心RCTs将RP与WW(n=1537)进行了比较,1项将RP与AM(n=1098)进行了比较。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观察性等待

RP可能会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风险比(HR)=0.79, 95%置信区间 (CI)[0.70, 0.90];3项研究,1537名受试者;中等级别质量证据)。基于29年总死亡率的数据,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764人死亡,而WW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839人死亡。RP还可能降低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风险(HR=0.57, 95%CI[0.44, 0.73];2项涉及1426名受试者的研究;中等级别质量证据)。根据29年的前列腺癌的死亡率,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195人死于前列腺癌,而WW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316人死于前列腺癌。RP可降低进展的风险(HR=0.43, 95%CI[0.35, 0.54];2项涉及1426名受试者的研究;I²=54%;低级别质量证据);在19.5年时,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有391人出现疾病进展,而WW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有684人出现疾病进展,并且可能降低发生疾病转移的风险(HR=0.56, 95%CI[0.46, 0.70];2项研究1426名受试者;I²=0%;中等级别质量证据);在29年时,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271人发生转移,而WW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431人发生转移。

两组在第12年随访时的生活总体质量大致相同(风险比(RR)=1.0, 95%CI[0.85, 1.16];低级别质量证据),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344名患者拥有高的生活质量,与之相较WW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有344名拥有高的生活质量。在10年随访中,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RR=3.97, 95%CI[2.34, 6.74];低级别质量证据),相当于RP组中每1000人中有173名患者会发生失禁,而WW组为每1000人中会有44名出现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其相似(RR=2.67, 95%CI[1.63, 4.38];低级别质量证据,对应于RP组平均每1000人发生389次勃起功能障碍的事件,而WW组则为每1000人发生146次勃起功能障碍的事件。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积极监控

根据1项涉及1098名受试者并进行10年随访的研究,RP和AM在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上可能没有差异(HR=0.93, 95%CI[0.65, 1.33];中等级别质量证据)。根据29年的总死亡率,相当于RP组中平均每1000名男性会发生101次死亡事件,而WW组中平均每1000名男性会出现108次死亡事件。

同样,两组之间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风险可能没有差异(HR=0.63, 95%CI[0.21, 1.89];中等级别质量证据)。根据29年间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相当于RP组每1000名男性中会有9人死于前列腺癌,而WW组中每1000名男性中会有15人死于前列腺癌。RP可能会降低肿瘤进展风险(HR=0.39, 95%CI[0.27, 0.56];中等级别质量证据;在第10年时,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会有86人发生疾病进展,而AM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会有206人发生疾病进展)和发生转移的风险(RR=0.39, 95%CI[0.21, 0.73];中等级别质量证据;在第10年时,RP组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会有24人发生转移,而AM组为平均每1000名男性中会有61人出现转移)。随访期间的总体生活质量在不同治疗组别间没有差异。然而,通过扩大前列腺癌综合量表-26 (EPIC-26)评估的排尿功能(低于(均值(MD))8.60分,95%CI[11.2, 6.0]分)和性功能(低于MD=14.9分,95%CI[18.5, 11.3])在RP组更差。

翻译笔记: 

译者:陈歌,审校:赫兰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21年9月14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