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題
對於局部攝護腺癌病人,採用手術切除全部攝護腺或是延遲治療的比較如何?
研究背景
攝護腺癌是常見的癌症,尤其在老年男性中。雖然症狀不常見,但可能引起血尿或排尿困難。攝護腺癌可以擴散到其他器官,例如淋巴結或骨骼。在癌症晚期,攝護腺癌無法痊癒,且可能會引起其他症狀,並最終導致死亡。
攝護腺根除術意指切除整個攝護腺。這種術式,主要用於針對癌症仍限於攝護腺,且尚未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病例。然而,病人可選擇先不進行治療,而後再治療併發症。此種療法稱為觀察性等待(watchful waiting)。有些病人會選擇一開始不接受治療,監控癌症進展直到其變得更具侵略性時,再進行治療,這種療法稱為積極監控(active surveillance)。
研究特色
我們搜索了截至2020年3月3日的醫學文獻。我們找到了四個隨機對照試驗,包括2635位攝護腺癌男性病人,其中3個隨機試驗比較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與觀察性等待,1個隨機試驗比較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與積極監控,後者為積極監控的一種前期做法。
重要結果
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對比觀察性等待
經過29年的追蹤,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可能可以降低因為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因攝護腺癌死亡的風險、癌症變得更具侵略性的風險、以及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淋巴結和骨骼)的風險。
在12年的追蹤,兩組具有高生活品質的病人比例相似。然而,接受手術的病人出現漏尿和勃起問題的風險可能更大。
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對比積極監控
在10年的追蹤中,手術與積極監控兩個族群,在因為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以及因為攝護腺癌死亡的風險可能幾乎沒有差異。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可能可以降低癌症變得更具侵略性,以及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風險。
兩個族群的整體生活品質可能相近。在兩年的追蹤中,接受手術的病人可能更容易出現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礙。
證據可信度
本篇回顧所探討的癌症比較指標,證據可信度多為中等。意指真實的結果與這些結論可能非常相似。至於一些比較指標的證據可信度較低,則可能代表與實際情況大不相同。
翻譯者:陳怡潔
服務單位:臺北榮民總醫院
職稱:契約不分科住院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