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氏麻痺症的抗病毒療法

文獻回顧探討的問題

我們回顧了過去使用抗病毒療法 (專門用於治療特定病毒感染的藥物) 來治療貝爾氏麻痺症的證據,包含單用與合併其他療法。因為皮質類固醇 (用以抗發炎) 已被證明能有效地降低貝爾氏麻痺症的不完全恢復率,本篇回顧的更新重點為抗病毒藥物與皮質類固醇的合併療法。

背景

貝爾氏麻痺症是一種導致臉部單側麻痺的顏面神經疾病。有些研究認為是受唇皰疹病毒或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並調查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本回顧之先前版本發現單用抗病毒藥物與安慰劑無異,並且比單用皮質類固醇更無效。然而,抗病毒與類固醇之合併療法仍存有爭議。

研究特色

我們發現14篇試驗,共有2488位患有輕度、中度、重度不明病因的單側貝爾氏麻痺症受試者。受試者年齡為14到84歲。試驗比較了:
─合併抗病毒藥物與類固醇比上單用類固醇或是合併安慰劑;
─單用抗病毒藥物或合併安慰劑比上安慰劑或是無治療;
─單用抗病毒藥物或合併安慰劑比上單用類固醇或與安慰劑並用;或
─合併抗病毒藥物與類固醇比上安慰劑或無治療。

大部分的試驗沒有提供資金來源的訊息。其餘大多數受部分公共資助,而其中一個為製藥公司所贊助。

11個研究有高或不確定風險的偏差,可能會系統性地影響研究結果。我們選擇了3篇低偏差風險的研究來歸納出我們的結論。

關鍵結果與證據的確定性

本回顧發現,根據貝爾氏麻痺症的不完全恢復率,相對於單用類固醇,合併抗病毒藥物可能沒有明顯差異。此低確定性的結論來自3個總共包含766名不同嚴重程度的貝爾氏麻痺症患者的試驗。我們因為多重偏差的可能,排除了10個試驗的結果。然而,我們有適度的信心相信合併療法比單用類固醇更能降低貝爾氏麻痺症後仍有後遺症(眼睛過度分泌淚液或臉部不正常運動)的人數。

2個試驗(包含98位受試者)顯示在重度貝爾氏麻痺症(臉部完全或幾乎完全麻痺)患者,合併療法的療效沒有明顯比單用類固醇更佳。

根據不完全復原率,單用類固醇優於單用抗病毒藥物(667位受試者,2個試驗);合併療法優於安慰劑或是不治療(658名受試者,2個試驗);而單用抗病毒療法沒有比安慰劑更有效(658名受試者,2個試驗)。

根據2個試驗(656名受試者),雖然我們並未發現使用合併療法的受試者有產生副作用頻率上的差異,相對於單用類固醇,但這還不足以讓我們妄下結論。

未來仍需要更大型的研究來確認抗病毒藥物在貝爾式麻痺症的額外療效。

翻譯紀錄: 

翻譯者:羅平 (Ping Luo)
服務單位: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職稱:臨床藥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