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進對可能患有失智症人群的評估是當前醫療與社會照護領域的重點工作。近年來,提高失智症診斷率的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我們在失智症的測試方法上還未達成一致。有許多測試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可能患有失智症的記憶和思考問題的人,但目前尚無共識認為哪種測試最佳。不同的醫療環境可能適合不同的測試方法。
我們的文獻回顧關注一種基於問卷的失智症評估方法的準確性,該方法稱為 IQCODE(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知情者問卷)。我們描述了 IQCODE 在醫院環境中的實用性。這裡所指的 “醫院” 範圍廣泛,包括專科記憶診所、老年精神疾病機構、綜合醫院診所及病房,以及其中涉及老年病人的醫療服務。
我們搜尋了已發表研究的電子資料庫,以查找所有在醫院環境中使用 IQCODE 的研究。我們搜尋了科學資料庫中最早可獲得的論文,直至包含 2013 年 1 月的研究。
我們發現了 13 項有可用結果且可合併為單項分析的相關研究。在這些論文中,有 6 篇(1,352 名受試者)在 “專科” 醫療中進行的研究,例如記憶診所和病房。有 3 篇論文(556 名受試者)描述了在一般老年機構進行的研究,另 4 篇研究(827 名受試者)在專科和一般機構中進行。
總結現有論文後,我們發現 IQCODE 在一般醫院環境中對於「排除」可能的失智症是有用的。這代表如果一個人在 IQCODE 測試中得分較低,那麼他就可能未患失智症。IQCODE 在專科記憶診所和精神病房中的用處不大。我們還發現簡易版和傳統版的 IQCODE 結果相似。
作為我們評估的一部分,我們檢視了現有研究的設計是否適合研究問題。我們發現了一些可以改進研究設計的情況。例如,13 項研究中的 7 項僅包括了所有參與該服務病人中的一部分,而這些病人本可以使用 IQCODE 進行評估。我們還考察了研究人員對其研究行為和結果的報告情況。同樣的,也有許多可以改進報告的情況。一個常見問題是沒有描述被認為患有失智症的病人其記憶和思考問題的嚴重程度,這僅在 3 項納入的研究中有報告。
總之,IQCODE 可能是評估成人失智症的可用工具。關於 IQCODE 在醫院環境中的實際應用仍存在許多未解問題。例如,在我們開始常規使用 IQCODE 之前,我們需要考慮它對於醫院的工作人員、病人及其照護者的實用性和可接受度。
本文獻回顧由英國(格拉斯哥、萊斯特、牛津)研究中心的團隊完成。我們未獲得特定的外部資助,亦無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利益衝突。
翻譯者:林育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實習醫學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