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新生兒患有嚴重感染時通常需要進行腰椎穿刺,但可能很難執行,大約 50% 的腰椎穿刺以失敗告終。
• 我們納入了比較三種不同身體姿位的腰椎穿刺之研究:側卧姿 (側卧)、坐姿和趴姿 (俯臥)。在各種姿位下,新生兒都要保持雙腿併攏,頸部向前彎曲 (屈曲)。
• 關於首次腰椎穿刺成功率,坐姿與側臥姿之間幾乎沒有差異,而俯臥姿的成功機會可能比側臥姿高。側臥姿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可能性比坐姿高。
什麼是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通常稱為脊椎穿刺,是一種涉及將針插入脊椎的手術。執行腰椎穿刺可能出於多種原因並且適用於所有年齡層。腰椎穿刺通常用於新生兒嚴重感染時 (包括影響腦部和脊椎的感染),用以收集腦脊髓液 (緩衝腦部和脊髓的液體)或注入藥物。由於腰椎穿刺涉及插入針頭,因此可能會造成疼痛和不適。
腰椎穿刺可以採用各種姿位進行。孩子可能側卧姿 (側卧)、坐姿和趴姿 (俯臥)。所有姿位,他們都要保持雙腿併攏,頸部向前彎曲 (彎曲)。
我們想要探討什麼?
我們想了解新生兒採用不同的身體姿勢是否會影響第一次腰椎穿刺成功的機會;成功進行腰椎穿刺的下針次數;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次數,例如心率變慢、血氧濃度下降和呼吸暫停(不呼吸的情況)。我們也探討了執行腰椎穿刺所需的時間是否有任何差異。腰椎穿刺期間疼痛和不適;需要止痛藥或鎮靜劑來進行腰椎穿刺;腰椎穿刺造成的出血和瘀傷;以及與腰椎穿刺相關的感染率。
我們做了哪些研究?
我們檢索了比較新生兒腰椎穿刺時採用不同身體姿勢的研究。我們比較和總結了研究結果,再根據研究方法及規模等因素評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五篇研究涉及 1,476 名嬰兒接受腰椎穿刺。只有一篇研究對 171 名嬰兒進行了俯臥位腰椎穿刺;其他研究則比較兒童採用側臥和坐姿的腰椎穿刺。四篇研究調查定期接受腰椎穿刺的嬰兒,而一篇研究調查採用腰椎麻醉接受手術的嬰兒。最小的實驗性研究有 26 名參與者,而最大的實驗性研究有 1,082 名參與者。這些研究包括年齡介於約 5 小時至 5 週的嬰兒,平均孕齡(自母親最後一次月經算起)為 31 至 41 週。研究對象包括 864 名男孩、580 名女孩和 32 名性別不詳的人。兩篇實驗性研究在美國進行,西班牙、中國和英國各進行一篇。一篇研究獲得了公共資助,而其他四篇研究則沒有明確指出其資金來源。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一項研究報告腰椎穿刺下針次數或經歷呼吸暫停的嬰兒數量。我們沒有發現任何一項研究報告心率變慢、血氧濃度下降、進行腰椎穿刺所需時間或是短期呼吸暫停的情況,以用來比較側臥位與俯臥位。
當比較側臥和坐姿對嬰兒進行腰椎穿刺,我們發現第一次穿刺即成功的機率其差異性很小或幾乎沒有;側臥有較高風險造成心率變慢和血氧濃度降低;呼吸暫停發作的次數差異很小或幾乎沒有;我們不確定哪一種姿勢下針的速度比較快。
當比較側臥和俯臥對嬰兒進行腰椎穿刺時,側臥的嬰兒第一次下針即成功的機會其可能性較低。
本篇文獻回顧的侷限性為何?
我們對研究結果的信心有限,因為僅少數研究針對每一研究問題進行比較;此外,一些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果。在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員可能事先知道腰椎穿刺採用的姿勢。此外,沒有一項研究提供了我們旨在探索的所有結果數據,並且各組之間報告的差異通常非常小。
這些證據的更新情況為何?
現有的證據截至 2023 年 1 月。
翻譯者:吳寳觀(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