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公佈結果?

此文獻回顧是探討哪些問題?

有多少臨床試驗 (研究) 是用於檢視健康介入措施且已發表於期刊中,以及這些試驗之發表需要多長時間?臨床試驗之發表率與發表時間是否受試驗結果性質、參與者人數與研究中心數量或試驗之經費來源影響?

關鍵訊息

  • 近半數 (47%) 的臨床試驗未曾發表。

  • 臨床試驗是否發表及其發表時間受試驗結果是否為陽性、試驗規模大小、單一或多中心試驗以及經費來源機構的影響。

什麼是發表和發表偏差?

臨床試驗結果之發表有數個步驟。這個過程始於執行一項臨床試驗,接著撰寫一份摘要文件(手稿),內容包含試驗的目標、方法與結果。手稿交給期刊編輯,隨後由編輯、同事以及同儕審稿人也就是未參與試驗的該領域專家來進行檢視與評論。若評估論文為正確且適當,將於線上或印刷期刊公開,提供給感興趣之人士閱讀。有時候需付費訂閱以取得論文,但常為「開放取用」,意即免費提供。若發表臨床試驗結果之決定受結果性質影響,即是否對介入措施有利,則稱為「發表偏差」。

發表偏差是個問題,因其意味對於個人、親屬或病人做健康相關的重要決策時,有的資訊並不完整,甚至可能具誤導性。例如,若未發表負面結果,決策者可能不知曉介入措施之潛在危害。

試驗之發表偏差可能會加劇在蒐集特定主題所有證據的系統性文獻回顧中。此為一關注點,因系統性文獻回顧廣泛用於醫療決策與政策制定。系統性文獻回顧整合多項試驗之結果,使決策者得以基於所有可用資料進行決策,但若部分試驗因未發表而無法納入,則證據將不完整且可能不準確。

如何避免發表偏差?

所有臨床試驗的結果都應該被發表,且是否發表的決定不應由結果的性質或其他因素所影響。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要了解多少試驗已經被發表。此外,我們也想要探討發表與發表時間是否受結果性質、試驗規模及提供試驗經費之機構類型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多個健康相關的資料庫,以尋找探討臨床試驗結果之發表率或發表時間的研究。我們比較和整理各研究結果,並依據研究方法評估對證據之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一共找到 204 篇研究,發佈於 1992 年至 2023 年之間,共納入 165,135 個試驗。

研究顯示,僅略高於一半 (53%) 的試驗已將其結果發表於期刊。研究也顯示,試驗結果呈陽性、規模較大 (涉及大量受試者)、在多個地點 (中心) 進行以及由非商業機構資助的試驗更易發表。陽性結果的試驗或規模較大或由非商業機構資助的試驗之發表時間更短。

這些證據對於什麼時候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和最佳更新時間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系統性文獻回顧未納入未發表證據的情況下。對於僅包含少量研究的回顧而言,更需要特別注意。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納入此文獻的研究在方法、所檢視的試驗類型和品質方面存在差異。在此文獻中,我們發現和討論了這些問題,並針對不同類型和品質的試驗提供了單獨的分析。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證據基於 2023 年 8 月進行的檢索。

翻譯紀錄: 

翻譯者:鄔雪琪(中國醫藥大學)【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