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述问题
在脑内有出血(颅内出血)的人中早期和长期使用预防血栓(抗血栓治疗)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研究背景
因脑内出血(也称为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而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在早期阶段)和其他医疗状况(长期),颅内出血更有可能在血管中出现血栓。肺部、大脑或其他器官的血栓可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预防血栓的药物(也称为“抗血栓药物”)可能有助于阻止颅内出血患者的血栓形成。然而,这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研究特征
在2017年3月8日进行的广泛检索中,我们确定了对治疗最无偏倚的评估--两个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有121名受试者参与了这两项试验,比较了在皮下注射血液稀释的“抗凝剂”药物(一种是肝素,另一种是依诺肝素)和在颅内出血后早期没有使用抗凝药物。
主要结果
此综述的主要结局是几个重要的临床结局事件(如再次颅内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的综合风险。我们无法计算纳入的研究的结局。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均未报告独立能力或智力恢复的情况。一项纳入了46名受试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与短期抗血栓治疗有关的病死率,没有发现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影响。对于可以分析的治疗结局,风险估计不精确和不确定。因此,由于脑内出血而发生脑卒中早期,抗血栓药物的潜在获益和伤害仍不清楚。新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因颅内出血而发生脑卒中后使用抗血栓治疗,是合理并且必要的。
证据质量
证据的总体质量低。这是因为纳入的试验开展和报告的方式,以及受试人数很少,这些可能不足以检测抗血栓治疗和无抗血栓治疗组之间的小差异。
随机对照试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阻止颅内出血后进行抗血栓治疗。颅内出血后开始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与不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是合理的,在临床实践中是需要的。
因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而发生脑卒中的幸存者有血栓栓塞的风险。抗血栓(抗血小板或抗凝血剂)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出血后血栓栓塞的风险,但它们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为了确定颅内出血患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总体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注册库(Cochrane Stroke Group Trials Register)(2017年3月24日)。我们还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7,第3期)、MEDLINE Ovid(1948年至2017年3月)、Embase Ovid(1980年至2017年3月)和临床试验在线注册库(2017年3月8日)。我们还筛选了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列表,以便检索其他可能相关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颅内出血后任何抗血栓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三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了资料。我们视情况将效果的分类估计转换为风险比(risk ratio, RR)或比值比(odds ratio, OR)。我们将从短期和长期治疗进行分析,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三位综述作者独立评估了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偏倚风险,我们使用GRADE创建了“结果总结”表。
我们纳入了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21名受试者。两项随机对照试验都在颅内出血后早期使用短期肠外抗凝剂:一种是肝素,另一种是依诺肝素。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一般不明确或较低,但对受试者和人员的盲法除外(未进行盲法)。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没有报告我们选择的主要结果(所有严重血管事件的综合结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其他严重缺血事件,颅内出血,严重颅外出血和血管性死亡)。肠外抗凝并没有导致病死率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46名受试者,RR=1.25,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38, 4.07],低质量证据),颅内出血,或严重颅外出血(一项随机对照试验,75名受试者,没有发现事件,低质量证据),颅内出血的增加(RR=1.64, 95%CI[0.51, 5.29],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2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深静脉血栓形成(RR=0.99, 95%CI[0.49, 1.96],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2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或严重缺血事件(RR=0.54,95%CI[0.23, 1.28],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2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
译者:赵洁(香港中文大学考科蓝香港研究中心(Cochrane Hong Kong,博士研究生),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2年11月3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