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的復健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回顧了有關復健計劃對於接受腰椎椎間盤手術病人的疼痛、恢復、功能及重返工作影響的證據。

背景

「滑脫」或「突出」的椎間盤被認為是與下背部神經受到壓迫或壓緊相關的腿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許多病人接受包括藥物或物理治療等非手術措施的綜合治療,有持續症狀的病人可能需要接受手術, 儘管 78% 至 95% 的病人在手術後會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病人會繼續出現症狀, 估計有 3% 至 12% 接受椎間盤手術的病人會出現復發症狀,而其中大多數病人將再次接受手術。 

復健計劃,例如由物理治療師進行的運動治療,以及建議病人恢復正常活動,如重返工作,都是手術後常見的治療方式。

研究特徵

本次更新的文獻回顧評估了各種復健計劃對於首次接受腰椎椎間盤手術病人的效果, 我們納入了 22 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 2,503 名參與者,男女皆有,年齡介於 18 至 65 歲之間,本研究的證據截至 2013 年 5 月,最常見的治療開始時間為手術後 4 至 6 週,但治療開始的時間範圍從手術後 2 小時至 12 個月不等,我們也注意到治療的內容、持續時間和強度(如運動計劃)存在相當大的變異性,介入的持續時間從 2 週至 1 年不等;大多數計劃持續 6 至 12 週,參與者平均報告嚴重的疼痛強度為 56 分(以 0 至 100 分量表衡量,100 分表示最嚴重的疼痛)。大多數研究比較了以下幾種情況:(1) 運動與不治療、(2) 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或(3) 受監督的運動與居家運動,且大多數治療在手術後 4 至 6 週開始,本次回顧中的比較亦包括:(1) 運動與不治療、(2) 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以及(3) 受監督運動與居家運動。

主要結果

在手術後 4 至 6 週參加運動計劃的病人,報告顯示其短期疼痛和功能障礙略低於未接受治療的病人;參加高強度運動計劃的病人,報告顯示其短期疼痛和功能障礙略低於參加低強度運動計劃的病人;參加受監督運動計劃的病人,與參加居家運動計劃的病人相比,疼痛和功能障礙幾乎沒有差異。在缺乏高品質證據的情況下,很難得出確切的結論。

所有試驗均未報告首次腰椎手術後再手術率的增加。

證據並未顯示所有病人在手術後是否都應接受治療,或只有哪些在手術後 4 至 6 週仍有症狀的病人需要治療。

研究證據品質

由於一半試驗的方法存在局限,這些結果應該謹慎解讀,大多數治療僅在一項試驗中進行評估,因此,對於大多數介入措施,僅有低品質到非常低品質的證據,顯示無法就其效果得出確定的結論。

翻譯紀錄: 

翻譯者:高辰綱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