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心臟復健計劃旨在協助心臟病發、放置心臟支架與接受冠狀動脈繞道術病人能增進心肺功能、降低心臟事件復發。心臟復健計劃提供以下主要項目:運動、衛教、危險因子管控,以及心理支持與諮商。雖然心臟復健具有相當助益,卻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視,即使開始執行、卻有許多人並未持續完成復健計畫。此文獻回顧評估如何促進執行心臟復健計劃的試驗,包括如何招募病人、復健遵從性和完成率。
文獻搜尋
文獻搜尋日期截至 2018 年 7 月。
研究特質
從眾多大型資料庫去搜尋隨機對照試驗 (至少分成兩組以上的隨機分配)、納入對象為 18 歲以上心臟病人,疾病種類包括:心絞痛 (胸痛)、接受冠狀動脈繞道術 (一種外科手術能繞過狹窄或是阻塞的血管提供心肌血流和氧氣)、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擴張狹窄或阻塞的血管增加心臟血流量),以及心衰竭接受心臟復健者。
研究納入 26 篇臨床試驗共 5,299 名個案,包括 16 篇試驗提出促進個案招募的介入措施、8 篇提出促進復健遵從性的介入措施,以及 7 篇和促進完成心臟復健的介入措施。這些研究評估許多促進執行心臟復健的技巧,例如:同儕支持、住院後儘早開始復健、提供衛教、提供院外復健、女性專用或是短期復健計畫。
主要研究結果
面對面招募個案做復健的介入措施有效,尤其是針對主要照顧者、訓練中護理人員,以及其他照顧者。對於促進復健遵從性與完成率之介入措施也是有效的,但研究並未特別提及採取哪些方式。
所有的研究皆未提及潛在傷害,有兩篇研究指出促進心臟復健介入措施所需要的費用。部分研究指出如何促進女性病人和老年病人執行心臟復健。這些研究並無足夠量化資料可以分析專為女性病人設計的心臟復健計畫是否能提高使用率,但是女性確實是執行復健計畫的關鍵。質性研究資料顯示,針對老年病人使用同儕支持或是出院後訪視的方式可以提高復健計畫之參與;而團體治療方式可以促進自我調整技巧而完成復健計畫。
研究證據品質
大多數的研究具有高品質證據等級 (如:因研究者偏差所產生的錯誤結論風險很低)。招募措施及復健計畫遵從性的證據等級低,但是復健完成率的證據等級為中度。招募的發表偏差並不顯著。
翻譯者:蔡明芬 Ming-Fen Tsai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