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题
我們回顧了有關人們中風後直接電流對大腦影響(經顱直流電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的證據,以減少損害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包括空間忽視)、輟學率和不良事件。
背景
中風是全球失能的主要成因之一。大部分的中風是因發生於通往大腦的血管被血栓栓塞所致。一旦缺乏血液供應,大腦可能迅速發生永久性損傷。這種損傷通常會導致中風倖存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行動和認知功能受損。根據中風患者、照護者和健康專業人員的說法,提高中風後的認知能力是醫學領域的首要研究重點。因此,神經學的復健,搭配有效的訓練策略,用以促進康復並減輕中風的負擔是有必要的。根據患者和照護人員的需求量身定制的療法尤為重要。目前的復健策略在改善這些損傷方面效果有限。一種可能增強復健效果的方法,即是透過經顱直流電刺激在不破壞皮膚的情況下增加腦刺激。這種技術可以改變大腦的工作方式,並可用於減少日常生活活動和功能的損害。然而,這種介入措施對於改善復健結果是否有效仍是未知。
文獻檢索日期
本文獻的檢索是截至 2019 年 1 月。
研究對象特質
我們納入了 67 項研究,共涉及 1,729 名患有急性、急性後期、慢性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的成年參與者。實驗組的平均年齡從 43 歲到 70 歲,對照組的平均年齡從 45 歲到 75 歲。參與者損傷程度從重度到中度不等。大多數研究是在住院環境中進行的。運用了幾個不同刺激時間和劑量的模擬類型,並與偽經顱直流電刺激或主動控制干預進行比較。偽經顱直流電刺激,意指刺激在介入的第一分鐘就被偷偷關閉。
主要结果
本文獻發現經顱直流電刺激可能會增強日常生活活動,但不會改善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組間不良事件和停止治療的比例具有可比較性。納入的研究包含不同類型、位置和刺激時間、輸送的電流量、電極尺寸和位置,以及不同中風的類型和位置。未來研究應該著重在建立這些發現的證據基礎,特別是關於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包括空間忽視)。
研究證據之品質
經顱直流電刺激改善日常生活活動的證據品質從非常低到高不等。上肢功能的證據品質為低至中度,而不良事件和停止治療者則為中度。
翻譯者:吳宜玲 Yi-Ling Wu (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