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 對一般民眾進行篩檢測試,以檢測口腔癌及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病症,此作法缺乏高確定性證據支持。
- 一般牙科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員在執行其他常見口腔病變/病症的常規口腔檢查時,應同時也注意是否存在口腔潛在惡性疾病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OPMD) 和惡性腫瘤的表徵 (signs)。
口腔癌檢測
口部的癌症(口腔癌)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只有半數的患者會在 5 年後存活。這是因為它通常太晚才被發現。在口腔腫瘤還小,或者在出現「前兆」病症或病變(往後可能演變成癌症)的時候,早期發現就能有較簡便的治療和更好的結果。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類型的檢測能夠多有效地早期發現口腔癌及癌前病變。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本文獻回顧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同篩檢測試對於口腔癌和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病症之準確性。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查找了相關研究,這些研究記錄著不同篩檢測試在篩檢過程中對於口腔癌或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準確性。口腔癌或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診斷,是由專科臨床醫生或病理學家提供或者透過隨訪檢查而得。我們比較並統整了這些研究的結果,且根據其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對這些研究證據的信賴度 (confidence) 做評估。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納入了 18 項發表於 1986 年至 2019 年之間的研究,一共涵蓋了 72,202 名受試者。這些研究所評估的篩檢測試有:傳統口腔檢查 (conventional oral examination, COE) 或目視檢查(十項研究)、口腔自我檢查法(四項研究)、遠端篩檢(三項研究)。有一項研究則是針對篩檢測試的準確性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直接比較了單獨施行傳統口腔檢查以及同時施行傳統口腔檢查與活體沖洗 (vital rinsing) 的作法。
沒有研究評估血液與唾液測試的準確性。
這些研究在受試者招募、研究環境、口腔癌或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患病率 (prevalence) 以及不同測試的施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無法彙總數據。
- 大多數研究評估了不同傳統口腔檢查的準確性(十項研究,25,568 名受試者)。在這些研究中,口腔癌或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患病率在 1% 到 51% 之間。在其中七項針對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研究中,其患病率為 10% 或更低,與一般民眾較具有可比性,且敏感性估計值(真陽性比例)的範圍為 0.50 至 0.99,特異性估計值(真陰性比例)的範圍為 0.94 至 0.99。
- 有關口腔自我檢查法(四項研究,35,059 名受試者)和遠端篩檢(三項研究,3,600 名受試者)的研究證據更為有限。
證據受到哪些限制?
我們評斷,口腔潛在惡性疾病的研究證據在總體確定性來說是低的,且會因為各研究之間的差異和研究樣本的適用性而更低。我們評斷,口腔自我檢查法和遠端篩檢的研究證據在總體確定性來說非常低,且會因為各研究之間的差異、研究樣本的適用性和不精確的準確性估計值而更低。
本研究證據的更新時效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0 年 10 月。
翻譯者:蕭椲蓁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