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合併高體溫的癌症病人使用先發性與經驗性抗黴菌治療的比較

對癌症病人進行增強性化學治療會導致嚴重和長期的血球減少症(血球數量低於正常水平),尤其是嗜中性血球減少症(白血球低於正常水平,這種血球有助於抵抗感染),這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危急情況。當一個病人同時有發燒與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時,稱為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合併高體溫(Febrile Neutropenia,FN)。侵入性黴菌疾病(IFD,Invasive Fungal Disease ;是一種由黴菌引起的感染)是化療引起 FN 嚴重原因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治療策略,在經驗性抗黴菌治療中,抗黴菌藥物的給予是當醫生首先懷疑有黴菌感染時(例如:在抗生素治療 4 到 7 天後仍然發燒,或者醫生仍在試圖查明發燒的原因);在先發性抗黴菌治療中,醫生會在開始使用抗黴菌藥物之前使用一系列實驗室篩檢測試來找出引起感染的原因。

與經驗性抗黴菌治療相比,先發性抗黴菌治療可能會减少抗黴菌藥物的使用和相關的不良反應,但可能會增加死亡率,這兩種治療策略的利弊有待確定。

哪些人會對本文獻回顧感興趣?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包括臨床腫瘤學家、癌症患者和他們周遭的人。

本回顧目的在於解答哪些問題?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目的在尋找和評估相對療效(效果如何)的證據、安全性(副作用的數量和嚴重程度);以及先發性抗黴菌治療與經驗性抗黴菌治療對患有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合併高體溫(FN)癌症病人使用的影響。

本篇文獻回顧包含了哪些研究?
我們搜索了電子醫學數據庫,以找到所有包含患有 FN 的成年癌症病人之相關研究,文獻纳入的條件必須是隨機對照試驗 (RCT),這意味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僅憑偶然性),接受經驗性或先發性的抗黴菌藥物治療(最後一次檢索於 2021 年 10 月)。我們納入了 7 項研究,合計 1,480 人,比較了經驗性和先發性抗黴菌藥物治療策略。

本文獻回顧的證據告訴我們什麼?
對於患有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合併高體溫的癌症病人,接受先發性抗黴菌藥物治療和經驗性抗黴菌藥物治療的死亡人數幾乎沒有差異,先發性抗黴菌藥物治療可能會提高侵入性黴菌疾病(IFD)的識別率,並減少抗黴菌藥物的使用時間及使用率,但尚未顯示可減少不良事件。證據的品質從非常低到低;因此,我們對效果評估的信心是有限的。

未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對於患有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合併高體溫(FN)的癌症病人,先發性抗黴菌藥物治療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方法,由於文獻與試驗報告了不同的治療結果,因此標準化治療方式將有助於確定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道岸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呼吸治療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b117100045@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