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 與不治療或非手術治療相比,手術可能會改善疼痛,並稍微改善功能和治療滿意度。然而,手術的併發症,例如傷口感染或因骨板刺激而需要額外手術,會需要在疼痛和功能改善的利弊之間取得平衡。
什麼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足部內側形成的骨質腫塊(亦被稱為滑囊腫)。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前足區受到持續的壓力,例如不合腳的鞋子和高跟鞋,會使情況惡化。拇趾外翻會導致平衡不良並增加跌倒的風險。患者可能在穿著標準的鞋時難以合腳,並造成足底和大拇趾疼痛,甚至關節損傷引起的疼痛。這些情況在負重時(即站立時)都會變得更糟。
患有拇趾外翻的人希望在穿傳統鞋款時足部不會疼痛;可以改善腫脹、關節疼痛以及囊腫的大小;能改善行走;減少運動時的限制;較少助行器或副木/護具的使用;改善美觀並脫離藥物治療。
拇趾外翻如何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的選項,例如副木、護具或貼紮,以及相關對於骨頭進行單次切開(簡單手術)或兩次以上的切開(複雜手術)手術,以將其恢復到先前或預期的姿勢。
我們想從研究中瞭解什麼?
我們想知道手術是否能比不治療或非手術治療更容易改善疼痛、功能性、生活品質,以及患者是否認可為治療成功。
我們也想明白手術是否會與任何非預期的影響有關,或是否需要再次手術(治療失敗)。
我們如何進行研究?
我們檢索了在成年人中,比較手術與不治療、非手術治療或是不同術式的研究。我們比較及總結這些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及規模等因素來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了 25 項研究,共有 1,597 名 16 至 80 歲的成年人參與。當中女性多於男性。受試者接受平均 20 個月(範圍從 5 至 84 個月)的監測。我們沒有找到以比較手術與安慰劑(假裝治療)的研究。有一項研究比較了手術與不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還有 24 項研究比較了不同類型的術式。
主要研究结果
在此我們僅將報告縮限在比較手術與不治療(1 項研究,140 名受試者)的範圍。
研究中以 0 到 100 分等級的量表來衡量疼痛,分數越低代表疼痛越輕微。在術後 12 個月,與未治療者相比,疼痛可能會減輕(減少 18 分)。
– 未接受治療的人其疼痛評分為 39 分。
– 接受手術的人其疼痛評分為 21 分。
研究中以 0 到 100 分的量表來衡量功能性,分數越高意味著功能越好。在術後 12 個月時,與未治療者相比,功能性可能略微增加(提高 9 分)。
– 未接受治療的人其功能評分為 66 分。
– 接受手術的人其功能評分為 75 分。
研究中以 0 到 100 分的量表衡量生活品質,分數越高意味著生活品質越好。在術後 12 個月時,各組之間的生活品質可能很少或幾乎沒有差異。
– 未接受治療的人對生活品質的評分為 93 分。
– 接受手術的人對生活品質的評分為 93 分。
研究中以 0 到 100 分的量表衡量治療滿意度,分數越高意味著滿意度越高。在術後 12 個月時,與未治療相比,滿意度可能略微增加(提高 19 分)。
– 未接受治療的人其滿意度為 61 分。
– 接受手術的人其滿意度為 80 分。
我們不確定非預期的反應是否會需要在組別間進行另一次手術。
這些證據有哪些限制?
所有 25 項研究都存在著可能影響結果之可信度的缺點。一般來說,這些研究的方法不佳,受試者人數也很少。
這些證據的時效性?
證據的最新日期截至 2023 年 4 月 20 日。
翻譯者:潘為元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