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歷創傷相關症狀或在童年經歷過虐待的父母來說,懷孕期間或出生後兩年內的支持是否可以提高養育能力或福祉?
關鍵訊息
大多數證據表明養育和心理介入對父母的心理健康和養育能力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或者其證據品質低因此結果的品質無法確定。
與常規治療相比,養育介入可能會稍微改善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與加強常規治療相比,一種心理介入可能會幫助更多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戒菸。還有一種心理介入可能會稍微有益於父母的關係,另一種可能會稍微提高養育技能。
針對有複雜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經歷過兒童虐待的父母之介入措施
童年時期的虐待可能會導致成年後出現複雜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PTSD)以及人際關係問題。經歷過童年虐待的人也更有可能經歷其他生活逆境和健康不平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養育子女並導致創傷的「世代循環」。
對遭受兒童虐待的父母的支持類型納入心理治療、養育介入、身心和生物醫學方法、藥物治療和服務系統方法。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哪些介入有助於提高經歷過兒童虐待或 CPTSD 症狀的父母其養育能力和幸福感。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文獻,探討這些介入措施與常規的圍產期支持相比,在提高父母的育兒技能和幸福感方面效果如何。我們比較和總結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進行證據可信度的評估。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15 項研究,涉及 1,925 名曾經歷過童年虐待和/或有 CPTSD 或 PTSD 症狀的父母。大約一半的研究納入了經歷過中度至重度童年虐待的人,而其他研究則經歷較低程度的兒童期虐待。
大多數研究著眼於養育或心理介入的效果如何,而這些研究大多與常規的產前或產後護理進行比較。我們發現沒有研究關注身心、生物醫學或藥理學方法來提高養育能力或父母的幸福感。大多數研究在完成介入後立即報告了幸福感或養育結局的變化。介入措施的範圍從單次介入到 12 個月間的每週介入不等。除了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幾乎其他研究的受試者都是母親。這些研究由研究委員會、政府部門和慈善組織資助。
主要结果
我們發現大多數研究沒有使用嚴格的研究方法(未考慮受試者退出問題),因此結果是不確定的。
養育介入
一項研究評估育兒介入與對照組相比,對經歷過童年虐待和當前育兒風險的母親其創傷相關症狀和心理健康症狀(產後憂鬱症)的影響,但證據品質不高。兩項研究發現,與常規治療相比,育兒介入可能會略微改善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四項研究發現,育兒介入和常規治療在育兒技巧方面幾乎沒有差異。沒有研究評估育兒介入對父母藥物使用、關係品質或自殘的影響。
心理介入
四項研究發現,與常規治療相比,心理介入對創傷相關症狀的影響很小或沒有差異。八項研究發現,心理介入和常規治療在父母心理幸福感(憂鬱)方面幾乎沒有差異。另一項研究表明,與常規的產前護理和戒菸諮詢相比,增加心理干預可能會幫助一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戒菸。另一項研究發現,心理介入可能會稍微改善父母的關係品質。一項研究的證據非常不確定,與常規治療相比,心理介入是否會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另一項研究發現,與常規治療相比,接受心理介入的父母其養育技能可能會有小幅提升。沒有研究評估心理介入對父母自殘的影響。
服務系統方法
在一項針對低收入和有童年虐待史父母的財務教育計劃中,與常規治療相比,介入略微增加了父母的憂鬱症狀。沒有研究評估服務系統干預對父母創傷相關症狀、物質使用、關係品質、自我傷害、親子關係或育兒技能的影響。
這些數據受到哪些限制?
我們對許多研究的結果沒有信心,因為在研究過程中有很多人中途退出,導致大量數據缺失,而且缺乏足夠的大型、設計良好的研究來確定結果的可靠性。目前在這個新興領域中,有關重要益處的證據有限。
本證據的時效性如何?
證據更新截至 2021 年 10 月。
翻譯者:凃志道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