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題
本文將會探討以何種方式進行子宮切除術對婦科良性疾病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背景
用於治療良性婦科疾病(主要是異常子宮出血、脫垂或子宮肌瘤)的子宮切除術是最常見的婦科手術之一(60 歲以下的女性中有 30% 接受該手術;美國平均每年有 590,000 個相關手術案例數。)。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為經由下腹部的切口摘除子宮。經陰道全子宮切除手術則是不在腹部留切口,而是經由陰道摘除子宮。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微小的切口,進行「鎖孔手術」。子宮可以經由陰道摘除,或者以器械絞碎(將其切開)後,再經由其中一個小切口移除。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有多種類型,具體取決於腹腔鏡手術與陰道手術的範圍。近來,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已經可藉由機器手臂完成。在機器手臂手術中,手術是由機器人完成的,而(人類)外科醫生則在手術室角落的椅子上操控機器人。最近,腹腔鏡器械通過陰道切口進行子宮切除術(陰道自然孔口子宮切除術或 V-NOTES)。而重要的是當婦女需要透過子宮切除術治療良性疾病時,能完整了解到每種術式的優劣。
研究特徵
本文收錄 63 項隨機對照試驗(RCT)。隨機對照試驗即是將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種以上欲比較的治療方式的一種研究方法。而這個形式的研究通常是最能評估某種治療是否真的有效,能真正幫助到病人。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文章有條理地在各個次主題下總結可用的隨機對照試驗。
共有 6,811 名女性參與了這項研究。這些研究比較了陰道子宮切除術與經腹部子宮切除術(12 項試驗,1,046 名女性)、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與經腹部子宮切除術(28 項試驗,3,431 名女性)、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與陰道子宮切除術(22 項試驗,2,135名女性)、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與機器人輔助子宮切除術(3 項試驗,296 名女性)以及腹腔鏡與經陰道腔間內視鏡手術(2 項試驗,96 名女性)。還有一些研究比較了不同類型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包括單孔與多孔(7 項試驗,613 名女性)以及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輔助經陰道子宮切除術(3 項試驗, 233 名女性)。主要觀察的成效是恢復正常作息、滿意度、生活品質和手術併發症。
關鍵成效
我們發現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可能比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更快恢復正常作息。假設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後恢復正常作息需要 42 天,那麼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後則需要 24 至 38 天。無法得知各組之間是否存在其它成效的差異。然而,非數值統計結果表明,與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相比,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後的生活品質可能較有所改善。
我們發現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可能比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更快恢復正常作息。假設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後恢復正常作息需要 37 天,那麼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後則需要 22 至 25 天。然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可能會增加輸尿管損傷(將尿液從腎臟輸送到膀胱的管道)的風險。假設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中輸尿管損傷率為 0%,那麼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輸尿管損傷率將在 0% 到 2% 之間。我們不確定腹腔鏡和經陰道子宮切除術、腹腔鏡和機器人輔助子宮切除術、腹腔鏡和陰道腔內視鏡手術之間的主要成效是否有差異。許多研究不收錄患者滿意度或生活品質的相關敘述。
我們的結論是,應盡可能進行經陰道子宮切除手術。若無法進行陰道子宮切除術,腹腔鏡術式比經腹部全子宮切除手術具有優勢,但輸尿管損傷的風險更大。在醫病共同決策時,應將這些利弊納入考量。
本篇證據截至 2022 年 12 月
證據的可信度
對於大多數試驗比較,我們對證據的信心較低或中等。主要限制是未能清楚描述研究方法及數據來自較少的案例數。
翻譯者:沈瑋蓉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