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題
這篇文獻回顧探討的主要問題是:與沒有積極治療或只接受常規護理相比,治療牙齦疾病(牙周病)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值(也就是血糖控制)的效果如何?
研究背景
治療牙周炎的目的是減少腫脹和感染、穩定牙齦和支持牙骨的狀態。由於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含量過高,因此維持血糖控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一些臨床研究支持,治療牙齦疾病和血糖控制之間存在相關性。
血糖控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測量。我們在這次回顧中,聚焦於顯示過去 3 個月之平均血糖值的糖化血色素 (HbA1c)。它可以使用百分比(佔總血紅蛋白)或 mmol/mol(每莫耳多少毫莫耳)來表示。血糖控制非常好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在大約 6.5% 或 48 mmol/mol。
本篇回顧由考科藍口腔健康小組的作者進行,並且更新了 2010 年和 2015 年發表之回顧性文章中的一部分。這篇回顧比較了治療牙齦疾病,與沒有積極治療或只接受常規護理的情況。回顧的第二部分將比較不同類型的牙周治療。由於探討牙齦疾病的治療是否可以改善血糖控制,以確保醫療資源的最佳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進行了這篇文獻回顧。
研究特色
我們搜尋了六個資料庫並發現了 35 個相關的研究試驗,其中糖尿病人和牙周病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實驗組接受了稱為「牙齦下器械治療」的牙齦疾病治療,也稱為洗牙和牙根整平術或深度清潔。在一些實驗組中,深度清潔附有正確清潔牙齒的說明(「口腔衛生指引」),或其他牙齦治療方法,例如使用抗微生物用藥治療感染。對照組沒有接受積極治療或「常規護理」,也就是沒有接受口腔衛生指導、口腔衛生支持和/或去除牙齦線上的牙菌斑。
這個試驗總共隨機分配了 3,249 位參與者。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患有 2 型糖尿病,包含血糖控制良好、尚可及非常差的病患。大部分的研究在醫院進行,並對參與者進行了 3 到 12 個月的追蹤。
主要結果
來自 30 項臨床試驗(共 2,443 名參與者)的證據表明,牙周病治療後的 3 到 4 個月內,比起未進行積極治療或常規護理的糖尿病人相比,可以降低血糖值(測量 HbA1c)平均 0.43 個百分點(例如從 7.43% 降至 7%;4.7 mmol/mol)。6 個月後有 12 篇研究觀察到 0.30% (3.3 mmol/mol) 的差異;12 個月後則有 1 篇研究觀察到 0.50% (5.4 mmol/mol) 的差異。
沒有足夠的研究評估牙齦疾病治療的副作用所帶來的危害風險。
研究證據的可信度
大多數研究都以單一方法進行,表示它們存在很高的偏差風險,或者沒辦法提供足夠的訊息讓我們做出判斷。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研究結果的一致性支持它們是可靠的,且未來的研究不太可能改變它們。
總而言之,目前有中等證據支持牙齦疾病治療(又稱為牙齦下器械治療)後,可以良好地控制同時有牙周病(牙齦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達 12 個月。
搜索日期
本文獻回顧蒐錄截至 2021 年 9 月 7 日止之實證資料。
翻譯者:羅姿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 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