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能否讓長照機構的老年人有效改善憂鬱?

關鍵訊息

–對於生活在長照機構(LTC,例如,護理之家、療養院及家庭安養院等)的老年人而言,心理治療(有時亦稱談話療法)可能會比不做任何治療更能有效改善憂鬱症狀。

–心理治療也可能比不做任何治療更能在短期內提高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個人的情緒健康及整體機能)。

–然而,由於證據不足,有關心理治療的廣大潛在益處及長期效用尚未明朗。

我們想要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心理治療是否有利於改善長照機構裡的憂鬱情況。

為什麼這很重要?

對於生活在長照機構裡的老年人來說,憂鬱症是很常見的。這些老年人得時常服用藥物來減緩憂鬱。心理治療或許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哪些心理療法可用於治療老年人憂鬱症?

目前可用於治療長照機構憂鬱症患者的心理療法,包括了行為療法(behavioural therapy)、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及回憶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找到了一些研究,是以居住在長照機構的老年憂鬱症患者為實驗對象,來比較心理治療及替代性照護方案對他們的影響。我們檢視了治療後的當下,以及後續短期(至多三個月)、中期(三至六個月)和長期(大於六個月)的結果變化。

在比對並總結了這些研究結果後,再根據研究方法及規模等因素,來評估我們對於研究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到了什麼?

我們找出了 19 份研究,共含 873 名患有憂鬱症的受試者。多數的研究比較了認知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或回憶療法,與一般照護服務或是類似服務的關懷行為(如友人主動來訪或參與時事討論團體)間之效果差異。

我們發現,從治療結束後到後續至多六個月的時間裡,心理療法可能較其他方法更能減緩憂鬱症狀。然而,在針對心理治療及提高關懷長照機構長者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的研究當中,心理治療的效果則並沒有那麼顯著。

心理治療最多可能在療程結束後的三個月內,持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但未有證據表明,心理治療可減緩患有憂鬱症老年人的焦慮症狀。

此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我們對於研究證據的信心相當有限,因為多數研究的參與者人數並不多,而且所使用的方法並不可靠。

鑑於人口老化及需要長照服務的年長者人數持續增加,我們需要加快腳步,針對憂鬱症進行高品質的臨床試驗,以進一步確認相關療法之效用。

本文研究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此文獻檢索更新於 2021 年 10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蕭旻政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 : 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