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對於因 COVID-19 住院並使用機械呼吸器的成年人,在開始通氣後 10 天之前進行早期氣管造口術(即醫生切開皮膚至氣管以插入氣切管)相較於開始通氣後 10 天或更長時間進行晚期氣管造口術,可能對死亡和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時間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 我們不確定早期氣管造口術是否會改善或惡化患者的病情,或縮短他們在加護病房的停留時間。
• 研究人員應就 COVID-19 研究中所使用的關鍵成果達成一致;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設計良好、方法可靠的研究。然後,我們可以就重症 COVID-19 患者氣管切開術的最佳時機得出更有力的結論。
什麼是氣管造口術?
氣管造口術是醫生切開皮膚進入氣管以插入呼吸管的手術。然後呼吸完全通過該呼吸管進行。氣管造口術用於需要長期通氣的患者,以便使通氣更容易並提供直接通往氣管的安全呼吸道。相較於通過口腔的呼吸管,氣管切開插管對氣流的阻力更小。這有助於減少呼吸負擔,並使擺脫機械輔助呼吸變得更容易。然而,氣管造口術也會導致併發症。氣管切開部位有感染風險。長時間放置氣切管可能造成氣管阻塞,這會阻礙空氣流動並導致呼吸困難。
氣管造口術可以在通氣期間的「早期」或「晚期」進行。「早期」通常定義為通氣的前 10 天,「晚期」則定義為通氣開始後 10 天或更久。
氣管造口術和 COVID-19 有什麼關聯?
大多數重症 COVID-19 患者需要呼吸幫助。在某些情況下,這意味著長期需要機械輔助呼吸,因此可能會建議進行氣管造口術。在這些患者中,氣管造口術可能會為患者和照護者帶來嚴重的併發症。由於免疫系統被削弱,COVID-19 患者遭受額外感染的風險已經較高。氣管造口術將會帶來額外的感染風險。這些患者通常有較高的出血風險。氣管造口術期間可能會發生出血併發症。醫生和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
到現在,對於這些患者進行氣管造口術的最佳時間仍然沒有標準的建議。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早期氣管造口術對重症 COVID-19 患者的影響:
• 各類死因
• 患者在治療後是否有所好轉,以他們使用呼吸器的時間來衡量
• 患者的病情是否惡化以致不良反應,如肺部感染
• 他們在加護病房待了多久。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比較住院成人 COVID-19 患者早期氣管造口術與晚期氣管造口術之效果的研究。
我們將其結果進行比較和總結,並依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1 項涉及 150 人的高品質研究,以及 24 項共涉及 6,372 人的低品質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62 歲。研究在世界各地進行,主要是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所有研究都比較了早期和晚期氣管造口術,但對早期和晚期的定義不同。早期氣管造口術定義為機械輔助呼吸開始後 7、10、12、14 和 21 天。我們選擇最多 10 天為早期氣管造口術, 10 天後為晚期氣管造口術。這是高品質研究和其他 6 項研究所使用的時間。
主要結果
我們從一項針對 150 人的研究中發現了以下結果。
死亡 :早期氣管造口術可能對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幾乎沒有影響。在一千人當中,進行早期氣管造口術減少了死亡的人數為 67 人。
患者進行早期氣管造口術後病情是否有改善? 早期氣管造口術可能對病人使用呼吸器的時間幾乎沒有影響。
患者進行早期氣管造口術後病情是否更糟? 早期氣管造口術可能對以下的情況在患者人數上幾乎沒有影響:
• 產生任何不良反應;或者是
• 與呼吸器相關的肺部感染。
患者需要在加護病房待多久? 早期氣管造口術可能幾乎對病患在加護病房的時間長短上沒有幫助。
研究證據的侷限性是什麼?
我們對證據的信心非常有限,因為我們只發現了一項高品質的研究,而且參與者很少。另一項不太穩健的研究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了氣管造口術,並且測量和報告的結果不一致。
證據最新的更新日期為何?
此證據更新至 2022 年 6 月 14 日。
翻譯者:何子凡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